第162章 吃绝户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162章吃绝户“兰儿,我那本《杨文贞公尺牍正字》呢?”

    方若兰一进书房,就看到方知府正在书架上找书。

    “我拿去临摹了。”

    方若兰面不改色的说道。

    “你一个女孩子家,天天临摹字帖干嘛,速速拿回来,为父要临摹。”

    方若兰立刻说道:“爹,您在书法之道上真的没什么天赋,还不如给女儿临摹呢。”

    方知府气的鼻子都要歪了,他想要斥责女儿,可是好像自己的字还真的不如女儿。

    方知府无能狂怒,方若兰看到父亲不再索要字帖,立马又给了一个甜枣。

    “爹,女儿上次说的丈量田亩的法子,您验证过了吗?”

    方知府郁闷了一会儿,说到了正事后,将话题叉开。

    “这个法子好啊,我让户房和渠房的老吏验证过了,比鱼鳞切削法好用多了,算出来的面积也更准!”

    方若兰立刻说道:“那可以丈田了?”

    方知府叹了一口气说道:“丈田的事情可不能操之过急,要是引起大户的反弹,那就难办了。”

    方若兰原本跃跃欲试的表情立刻变了,不过她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乡绅势大,这隐匿田亩的乡绅太多了。”

    方知府点头说道:“就拿咱么延平府来说,国朝初年统计的官民田地园塘合计九千七百倾,可是如今整个延平府在册的田却还不足九千倾,国朝百年竟然土地越来越少,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方若兰也说道:“闽江、建溪边上多是夺河开垦的私田,田册上的土地还少了?”

    方知府摇头说道:“大家族隐匿土地,这已经是本朝顽疾了,最夸张的还是松江府那边,在册田比国朝初年还少了三成!松江府这些年围圩开田都知道开出来多少土地了,竟然在册田地数量都在减少。”

    大明朝的税收难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抗税上,还有隐匿田产这种手段。

    大明朝的田税从洪武年开始,一直到了宣宗时期达到了高峰,之后就不停的下滑。

    原因就是各地应该征税的土地数量反而随着经济发展日渐减少!

    可这样荒唐的事情,却是明廷最大的顽疾。

    你说士绅隐匿土地,可是要证明这一点,大明朝根本没有人手去从重新丈田。

    别说是丈田了,就连在册土地买卖的真实性都无法保证准确。

    方若兰思考了一下说道:“既然在册田地没办法丈量,那先抓住交易的土地呢?”

    方若兰说道:“爹可以先抓交易的土地,日后买卖的土地必须要经过府衙丈量才能发红契,避免这些大户在买卖中隐匿土地!”

    方知府摇头说道:“难啊!兰儿你不知道吏治之难,伱可以知道本朝的官契?”

    方若兰点头知道:“当然知道,本朝土地买卖,曾经用过官府雕版印刷的官契,可是因为官契为民所不便,所以才逐渐改为民间自拟契约,由衙门盖章过户土地买卖土地。”

    官契,就等于现在买房子住建局规定的格式合同,在宣德年间曾经在全国推广过,但是很快就废弃不用。

    官方的理由就是方若兰说的,官契使用不方便,老百姓不爱用。

    方知府摸着胡子说道:“官府的买卖土地契约,由官府印刷条款,买卖土地不会被大户在契书上下套,老百姓怎么可能不欢迎呢?”

    方若兰想了想,似乎父亲说的有道理。

    官契就等于是官方背书的合同,老百姓又不懂得大明律,更不可能签订合同的时候都请讼师来看有没有陷阱,肯定更信任官方的制式合同啊。

    这么好的事情,又是怎么执行不下去的呢?

    方知府也是做过一段时间官员了,对于官场的陋习很了解,他说道:

    “问题就在这最后一步,那些狡诈胥吏将官契藏匿起来,百姓去官府领官契,就推说雕版坏了或者印坊出事,反正就是拿不出官契来,不给百姓买卖的田产过户。”

    “等到催的急了,再拿出自己藏起来的官契,让百姓高价购买。”

    “不给钱的这些胥吏就不给过户,拖的很多急着卖田的百姓不得不借贷高价购买官契,后来科道上书言承官契的弊病,最后放弃了使用官契。”

    方若兰目瞪口呆,竟然是这样的原因?

    方知府又说道:“要丈田,就要户房那些吏员帮书去丈,这土地买卖多了一个环节,岂不是又让这些胥吏有了盘剥的手段?”

    方若兰低头沉思,她现在才明白要做一个好官的难处。

    府县中能写能算的读书人,再差也是寒门子弟,所谓寒门也是门,好歹也是林清材这种大家族的弟子,或者几代的书香门第。

    让他们去清丈土地?怎么可能将豪门大户隐匿的田产查出来啊。

    而这些胥吏平日里只要有机会,都会想尽办法盘剥百姓,要是让他们去丈田,那肯定老百姓被刮的更惨。

    而且官员往往三五年一任,有些地方官要是有人提携,一两年就可以升迁。

    又何必要自己生事端,非要将隐匿的田地查出来呢?

    就在方家父女讨论的时候,苏泽也上完了县学的课程,海瑞没有直接散学,而是将三人留了下来。

    海瑞看着苏泽问道:“汝霖,熊岳的事情我也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熊父在县衙告状也是我帮他请的状师,可是衙门甘结已签了,为何你还要横生枝节?”

    “唆使他人争讼,这可不是读书人该做的事情。”

    苏泽挨着训,此时的海瑞还是一个刚刚进入官场的新人,也是一个将《大明律》封为圭臬的迂人。

    海瑞自然没有脱离这个时代传统士人的思维。

    那就是诉讼是不好的,民间的诉讼多是因为教化不好,要劝解百姓不要告状。

    只不过海瑞的出发点倒是和白知县这种不同。

    白知县不喜欢百姓到衙门告状,是不想因为争讼多了,影响自己的考成升迁,也不想卷入这些案子,让自己得罪地方乡绅。

    海瑞不喜欢百姓到衙门告状,就是传统的儒家观念,以为教化百姓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老百姓就应该温顺的接受纲常伦理的统治,而不是用律法来钻空子。

    说白了,就是一种朴素的儒家道德,他的想法是能不诉讼就不要诉讼,有了纠纷那就尽量保证弱者的利益。

    他试图用道德代替法律的作用。

    对于熊岳的死,海瑞自然也是很心痛的,但是在心痛之余,海瑞苏泽这种挑起诉讼的方法不光彩,不是读书人应该做的事情。

    海瑞接着说道:“熊岳之死中的冤屈,我也有所耳闻,但是死者已逝。既然已经签下了甘结,此事已经了结,不该再生事端的。”

    “若是坏了南平民风,人人皆事事争讼,父母官还要如何教化百姓?”

    说完这些,海瑞的眼眶也有些发红,熊岳是他的弟子,就如今就这样死了,他自然也是非常悲痛的。

    不过他依然不支持苏泽这种行为。

    苏泽合上课本问道:

    “老师,律法是什么?”

    海瑞愣了一下,给出这个时代的标准答案:“那自然是正纲常,惩奸恶。”

    苏泽就知道是会这样的答案。

    封建时代的律法,本质上还是治人术,就是维护皇权统治的一套系统。

    读书人自然都将纲常放在第一要位上。

    苏泽说道:“既然是正纲常,一方官员就是一方百姓的父母,父母为何要用如此酷烈的刑罚,来惩罚自己的孩子呢?”

    海瑞变了脸色。

    苏泽提出来的,其实就是封建君臣父子体系下的一个思维漏洞。

    既然是百姓的好慈父,那为什么要给犯错的孩子进行这么残酷的刑罚,还要当众实行这些残酷的惩罚呢?

    这显然无法用儒家那套脉脉温情的道德学说来解释了。

    海瑞哑口无言。

    苏泽继续说道:

    “秦制人人都骂,但是前朝历代哪里有不学秦制的。”

    “但是我朝不学!洪武帝制《大诰》,让百姓人人学习,就是要学汉高祖的‘约法三章’,律法就是朝廷和百姓的契约!”

    “法是什么?就是天下万民和和朝廷的契书,官吏犯法,则诛官吏!豪绅犯法,则诛豪绅!”

    苏泽说完之后,心中还有一句“天子犯法,则诛天子”没有说出口。

    但是这两句话,已经让海瑞愣住了。

    他是举人,自然也是知道明初朱元璋制定《大诰》,并且允许百姓将残害百姓的官吏绑到京师告御状的事情。

    不过这项制度在洪武年实行过一阵子就名存实亡了,大明官员审案子也依靠大明律,而不是什么《大诰》。

    总之,《大诰》也属于那种扫入垃圾桶的薛定谔的组训。

    苏泽高高举出洪武爷的旗帜,说明洪武爷是支持诉讼的,甚至是支持民告官的,这让海瑞无法辩驳。

    苏泽说完之后,对海瑞拱手说道:“老师,这案子还没结,我一定要还熊兄一个公道!”

    海瑞沉默了一会儿,从袖子里掏出一枚银子。

    “汝霖,你前程远大,莫要行鬼蜮手段,熊岳的案子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银子交给熊岳的母亲吧,你们和熊岳有同门之谊,日后多去看看他母亲。”

    苏泽和陈林三人连忙拱手,苏泽知道海瑞的俸禄是多少,这对他来说可是大一笔银子。

    海瑞挥手说道:“为人师者,不能护住自己的弟子,是我的失职。”

    “你刚刚说的那些,莫要外传,要是被人曲解了,日后对你入官场不利。”

    海瑞也听出来,苏泽这一套律法契约论,隐去了最重要的一段关系。

    律法既然是契约,那是谁和天下万民签订的契约呢?

    若是皇帝签订的契约,那皇帝有错要怎么办?

    那是不是意味着天下万民就可以背弃这份契约,揭竿而起推翻皇帝?

    不能这么想下去了,海瑞越是想越是觉得不对。

    苏泽起身告辞,他知道海瑞精通律法,并不是死读书的迂腐读书人。

    这段话当然无法扭转他读了几十年书的三纲五常观念。

    但是苏泽相信这一定能成为一颗种子,在日后某个时候生根发芽。

    而只要自己在大明播撒下更多的这样的种子,那自然就能在大明这棵老书上长出新的芽来。

    不过让苏泽没想到的是,他还是低估了蔡员外的道德底线。

    或者说苏泽对于这个年代士绅的心黑程度还缺乏了解。

    十月十六日,熊母遣人给苏泽报信,熊母被人给告了。

    原来前几天,一名熊父的远房侄子,拿着族谱来找到了熊母,说熊家没有后人,愿意侍奉熊母养老,要求将茶园过给他。

    熊母对于这个从没见过的远房亲戚自然是充满了警惕,赶走了他之后,却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县衙的消息。

    这个熊家的远房侄子状告熊母,说熊家的茶园应该由他继承。

    而帮助这个远房侄子写状纸的,正是一直给蔡家打官司的方镜。

    吃绝户。

    苏泽脑海中第一个跳出的就是这个词。

    不用说,这个熊家的远房侄子,肯定是蔡员外找来的。

    蔡家之所以这么着急出手,也是因为长宁卫的蓝染布卖的实在是太好了。

    因为普鲁士蓝的布料不容易褪色,还要比靛蓝鲜亮,在加大了供应之后,蔡家的染坊很快就没了生意。

    染坊没了生意,茶园要春季以后才有新茶,蔡员外再次瞄上了熊家的茶园。

    这个熊家的远房侄子自然是蔡员外指使的,他本来是一个街头霸王社的会社成员,蔡员外承诺他官司赢了之后,可以给他一笔钱购买茶园。

    反正是无本的买卖,这个混混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陈朝源的族兄,本地状师陈朝余也赶来编辑部。

    他看完方镜写的状纸,叹息一声说道:“难啊!”

    “这茶园是熊家的产业,如今熊氏父子皆亡,茶园确实是族产。”

    “对方以保全族产为由,熊母不过是一普通妇人,这官司恐怕难赢。”

    苏泽问道:“官府会怎么判?”

    “顶多划拨一块土地给熊母养老,茶园很有可能判给熊家近支。”

    众人脸色都变了,陈朝余说道:“若非朝廷立牌坊表彰的节妇,敕封的诰命,官府很少会站在妇人这边的。”

    “节妇?诰命?”苏泽突然问道。

    这些章节主要是铺垫,铺垫乡绅这个阶层的难缠。

    大家可以看马亲王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其中每一个案子都难缠之极,这些乡绅巧取豪夺往往不是依靠暴力,而是他们精通的各种规则。

    这才是大明最让人绝望的地方。

    当然,主角不可能一直在规则范围内和蔡家斗法,那就不是爽文了。

    说白了,肥鸟认为封建社会之所以反动,就是因为整个规则都是反动的。

    而不是一两个贪官污吏,或者一两个昏君奸臣。

    从来都没有什么神仙皇帝,这种历史观是肥鸟坚持的。

    所以这也是肥鸟认为自上而下的改革是无法成功的,因为体系已经扭曲了。

    这里还是向给我投票的读者表示感谢。

    能在大神云集的月票榜上这么靠前,都是大家的捧场和支持。

    我知道这篇文不够爽,有时候剧情也拖沓,我的战争场面写的也是一坨屎。

    不过还是三江说的,我准备了这么多资料,就是要尽量还原一个大明风貌,而不是写一些大道理。

    如果非要说这本的定位,那就是微观层面的大明社会吧。

    求追定,求月票。
新书推荐: 有系统后:美女妖兽你也下手? 都市寻宝:我寻到的宝物震惊世界 快穿之寻找回忆之旅 穿越之直播大唐 老祖宗返老还童重启人生 成为赘婿的我只想跑路 穿越仙缘 霍格沃茨与非典型巫师 李世民,我是你的讨债鬼 花影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