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医汉 > 第 17 章

第 17 章

    这天霍善获得了好几个新球,吃过饭后挨个看来看去,个个都很是喜欢,舍不得送给别人。

    可是亲叔和几个表叔都给他送了许多礼物,霍善又想给他们送回礼,所以晚上和李长生嘀嘀咕咕了半天。

    最后还是李长生耐心劝他说这么多球他踢不过来,放着不踢会瘪掉,送给别人球也可以不那么寂寞,他才毅然和李长生约好明天去卫家给表叔们送鞠球。

    至于为什么不找霍去病带他去,当然是因为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有很多事要忙的,他是个聪明懂事的小孩,可不能影响大人干正事!

    霍善骄傲钻进被窝呼呼大睡。

    才刚入梦,霍善就被提醒查看任务进度,昨儿他跟着张仲景坐堂看诊,三四个时辰下来接诊了足足二十多个病例,现在学徒跟诊任务是23/100,可谓是进展喜人。

    本来这个坐堂是最适合刷新手任务的地方,不过张仲景考虑到霍善年纪还太小,要他每天晚上看几个时辰病例着实不太合宜。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张仲景少年时期遍读经籍,结果最吸引他的却是《扁鹊传》中的内容,只觉扁鹊的望诊技巧简直神乎其神,恨不能自己也能来个奇遇,跟扁鹊那样一看便知患者五藏症结。

    这种由衷生出的向往,也让张仲景开始研读医书,并在同郡中寻找名医追随对方学习。

    李时珍说在明代他会被称为“医之亚圣”,有些人为了卖书甚至还会省略两个字直接称他为“医圣”,甚至煞费苦心为他“出土”了一座题有“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的墓碑。

    怎么说呢,光是那串前缀就给人一种槽点太多以至于完全无从吐槽起的感觉。

    万恶的书商为了把书卖出去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这其实也不稀奇,但凡落到了读书人手上,谁还没几个玄之又玄的传奇故事?

    其实成圣不成圣的,张仲景根本没考虑过,他最初想做的不过是追随前人的脚步、尽力救治自己能救治的人罢了,坐堂看诊是这样,整理医案也是这样。

    如今有这样的机会,张仲景也想看看其他人是如何诊病的。

    日后他们说不定还有机会治病救人,当然得尽力精进自己的水平。

    疾病是不停变化、不断发展的,而医学往往也跟随着疾病的演化才一步步地往前迈进。

    就比如最常见的寄生虫病,草原有草原的种类,水乡也有水乡的种类,你要是一辈子都待在水乡,那自然是一辈子都只熟悉水乡的病法、不知晓草原上的寄生虫是怎么回事。

    你没遇到过这种病,你刚上手时就不知道怎么治,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哪怕你凭借自己的本领摸索出该怎么用药,那也得有个摸索的过程。

    左右霍善年纪还不大,目前最重要的便是引起霍善走学医路子的兴趣,倒也不急着让他直接把任务刷满。

    就霍善现在这个身份,他自己要是不想学,他们也没辙。毕竟这孩子啥都不用做估计都能位列公侯,哪还会愿意当个地位低微的医者?

    须知李时珍的父亲自己就是医官出身,却曾经一心培养李时珍去考科举,可见在千百年后医家在许多人眼中依然是末流。

    君不见许多读书人都把“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挂在嘴边,说得倒是挺好听,实际上大抵都是求仕不得才退而求其次学点医技养家糊口。

    所以张仲景觉得该多带霍善到处走走、增长见识。

    只要能叫他看出兴趣来,再想他继续接任务就容易多了。

    李时珍几人觉得在理,等霍善再次入梦后便建议他今天选华佗。

    他们几人且先按着年龄挨个带他去见识见识自己经手过的病患!

    霍善对李时珍几人的了解其实挺少的,听他们按照出生先后排资论辈也似懂非懂,不过他知道自己现在夜里也可以出去玩、醒来后还不困也不累,那肯定是积极地跟着华佗出发。

    华佗所在的年代和张仲景是一样的。

    他们又来到了东汉末年。

    华佗带着霍善踏入广陵城。

    霍善已经识字了,边进城边问华佗:“广陵是哪里?离长安远吗?”

    华佗笑道:“广陵离长安远得很,都到海边了。”

    东汉末年,广陵郡和对面吴郡分局长江入海口两端,仅一江之隔,便让广陵郡属江北、吴郡属江南,不过俱都倚江靠海,郡中水网密布,江鲜海味多不胜数,也催生出一些相关的疾病。

    华佗在广陵郡待过挺长一段时间,还在这里收了个名叫吴普的徒弟,据李时珍所言,这个徒弟不仅传承了他的五禽戏,还把他用过的药方整理成书,名为《华佗方》。

    只可惜东汉末年战乱频起,不少著作早已散佚,连张仲景的《伤寒论》都是后人收集整理起来的。

    后世那些带着他华佗之名的书籍大抵是托名之作,仔细想想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世人大多迷信往圣先贤,非往圣先贤之言往往无人问津,所以秦汉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托名于黄帝岐伯,到了后世又托名于华佗仲景,也不知更久以后的医坛将是什么光景。

    华佗与霍善细细讲着,两人已踏入广陵城内。

    才入城没走多远,霍善便被道旁卖饼的吸引了,颇好奇广陵的饼与长安、长沙的病有什么区别。

    华佗知他年纪小,也不催他走,还带他走到卖饼的摊子前介绍道:“面饼虽大同小异,广陵这边的蒜齑大酢却是别处没有的,你可要尝尝看?”

    霍善忙不迭地点头。

    所谓的蒜齑大酢,听起来很玄乎,拆开来就很容易理解了,蒜齑指的是剁碎的蒜头,大酢则是类似于酸醋的调料,所以蒜齑大酢就是酸酸的蒜末酱汁!

    别的地方也有蒜酢,只是蒜没广陵的味道,酢也没有广陵的味道,所以华佗才说这是别处没有的。

    霍善是个特别博爱的小孩儿,虽然特别喜欢张仲景给他吃的芝麻饼,但也想尝尝抹上蒜齑大酢的饼!

    华佗掏钱给霍善买了个饼,帮他抹上满满的蒜齑大酢。

    霍善一口咬下去,尝到了十分新鲜的酸辛滋味,只觉面饼的口感都变得丰富起来。他开开心心地夸道:“好吃!”

    华佗笑了。他看得出来,这小孩很好养,一点都不挑嘴,只是不爱吃没滋没味的饭而已,不管是稷米饭、麦饭还是豆饭他都不太爱吃。

    霍善边解决手里的饼边跟着华佗往前走,忽听道上一辆车上传来痛苦的呻/吟声。

    华佗转头看去,只见那是个中年男子,对方面色偏白,听其声,似有东西堵塞在喉间。他上前拦下对方询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对方见华佗一身医家打扮,立刻如实相告:“不瞒先生,我们正要带父亲去就医,父亲最近食不下咽,根本吃不了东西,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华佗询问:“是吃不下,还是不想吃?”

    那患者的儿子忙说:“想吃的,我父亲什么都想吃。”

    食欲没问题,这病显然不在肠胃。

    华佗捋须说道:“不远处有卖饼的,你去取三升蒜齑大酢给你父亲饮下,病自然就好了。”

    霍善一脸惊奇地看着自己手里只剩下一小块的饼。

    抹在上头的蒜齑大酢竟也能治病吗?

    他三两口把饼吃完,认真观察起那患者的情况来。

    旁人见他年纪小,神色却一本正经,奇道:“你这么小就跟着你先生学医了吗?”

    霍善登时满脸骄傲地反驳:“我不小了,马上要四岁了!”

    华佗也不多说,由着霍善自己观察。

    可霍善没见过类似病症,看来看去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能比对着周围人的情况在对方身上找不同。

    很快地,霍善就在对方脸上找出了问题,转头问华佗:“他脸上有几处白得很奇怪对吗?”

    华佗点头,欣慰地笑道:“你观察得很仔细。”

    霍善得了夸奖,小尾巴立刻翘了起来。他正要问华佗对方得的到底是什么病,那患者的儿子就把蒜齑大酢取来了。

    他将三升蒜齑大酢灌给了患者。

    没一会,患者就哇地一下吐了出来。他已经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所以吐不出什么来,反而……吐出了一条蛇!

    连胆大包天的霍善都不由自主往后退了一步,可好奇心又驱使着他偷偷去瞅那条小蛇。

    周围人也是震惊不已。

    嘶,这人居然生吞活蛇吗!

    不能怪他们大惊小怪,因为那蛇还会动哩!

    众人骚动间,华佗已经悄然带着霍善离去。

    他将霍善带回自己在广陵的落脚处,还在跟着他学医的徒弟吴普马上迎了出来,恭恭敬敬地喊了声“师父”。

    华佗朝他点了点头,领着霍善进屋,给他看墙上悬着的一溜“小蛇”。

    其实是他在广陵这边采集的寄生虫标本。

    光是他待在广陵城这段时间就已经医治过十几个类似的病例,可见广陵人的饮食习惯有多招寄生虫惦记了。

    见霍善并无惧色,华佗就给他介绍这些寄生虫的种类与可能引发的相关病征。

    华佗走的路子和张仲景不太一样,张仲景是正儿八经的“正治”派,十分讲究辨证施治,华佗则更擅长“就地取材”。

    当然,这不代表华佗不擅长“正治”,而是很多时候医者手头可能没有那么齐全的药材或针灸工具,那遇到急症的时候就很考验医者的“取材”能力了。

    这种能力在急救方面用处极大。

    比如他刚才想催对方吐出体内作乱的寄生虫,用饼家的蒜齑大酢便十分相宜。

    霍善惊奇极了。

    原来病可以这么治!
新书推荐: 能和你游npc谈恋爱吗 长兄在上 明末榆林小衙内 娱乐圈:想当我老婆的女粉丝上亿 抄家前,先来一波零元购 重回议亲前,扶草包夫婿直上青云 末世重生,我的玉佩通古今 从捡到战争基地开始 穿越异世,我有点挂很合理吧 四合院:天坑局,带妹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