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安内

    第章安内

    十一月八日,郑芝龙布告全闽,郑家家主之位,正式传授于世子郑森,凡郑家兵马,皆须听从郑森调遣。

    布告一出,全闽哗然。

    得知情况的郑芝豹与郑芝鹏两人率军六万,开始向泉州进军,准备兵谏郑芝龙。

    而守卫泉州的郑彩早已有所防范,在惠安县的涂岭,提前设伏,以两万兵,一战击溃郑芝豹与郑芝龙两部联军。

    郑彩声威大振,大力策反对方的兵马,导致郑芝豹最终收拢回仙游县的兵马,只有两万人不到。

    被狠狠胖揍一顿的郑芝豹气的七窍生烟,于是开始与郑芝鹏密谋率军北上,自邵武府入江西向清军投降。

    可就在这时,郑芝龙派人给他们送去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两人打开一看,竟然是他们两房长辈的头颅!

    这一下,郑芝豹害怕了,他没想到郑芝龙竟然敢对族老下手。

    他敢杀族老,就敢动他们的家!

    都祸不及家人,可郑芝龙是什么人?

    两人一琢磨,彻底怂了,拢军两万,缩在了仙游县,就像是个鹌鹑一般,一动也不敢动了。

    不久,周瑞率军三万,从延平府回师,直接兵围仙游。

    郑芝龙向两人下了最后通牒,限三日内出城投降,晚一,就杀他们一个儿子。

    周瑞也不是好相与的人,直接拉开架势,作势就要强攻。

    郑芝鹏彻底怂了,当日便开城投降,与郑芝豹一起当日便被周瑞遣人送往泉州。

    他们麾下的兵马,也被周瑞全部接管。

    在全闽各府领兵镇守的总兵们在接到郑芝龙的传位之命后,皆纷纷向世子郑森发去恭贺书信,并向其宣誓效忠。

    特别是驻军在汀州的中权营总兵陈俸以及驻守长汀的总兵郑兴,率先向安远寨表了忠心。

    正在安远寨整军备战,准备进入江西作战的郑森,被这忽然的变故给整了个措手不及。

    他怎么也没料到,父亲竟然会直接传家主之位给自己。

    随着各府送来的恭贺书信,郑森仿佛就像是看到了上掉下来的馅饼。

    在惊喜过后,他忽然觉得,自己或许是没有看透父亲的手段。

    这让他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明开国时,太祖皇帝为了给太子朱标趟平道路,诛杀了不少骄兵悍将。

    他觉得,这一切,会不是父亲有意为之?

    利用降清,看清楚家族内部的牛鬼蛇神,然后由他来做这个坏人,扫除郑氏败类,为他留下一个稳稳当当的世子之位。

    毕竟这种事情,由他这个师从钱谦益的世子来做,显然是不合适的。

    父亲不在樊笼之内,才不会在乎世俗的眼光,动起手来不会有所顾忌。

    一封布告,各府如此之快的向自己表忠心,想来一定是父亲拿捏住了他们的命脉!

    郑森望着眼前桌案上厚厚的道贺书信,忽然狠狠扇了自己一个巴掌。

    他伸手研磨,正准备给父亲亲手写一封信,当他正欲下笔之时,却是有泉州快马赶到,送来了郑芝龙的亲笔信。

    信中,郑芝龙告诉郑森,他要率郑氏宗族所有人,前往杭州,拜谒大明监国。

    在他走后,郑家内外,全闽上下,皆托付于郑森之手。

    郑芝龙告诉郑森,福建巡抚张肯堂乃是一清官能臣,若遇事不决,可向其请教。

    至于各府守将,皆是忠正之人,可放心任用,唯独邵武守将杨耿,顺昌守将黄山二人意志不坚,恐摇摆不定,率军投清,当谨慎防范。

    郑森见信,深感父爱如山,不觉潸然泪下。

    他确信,这一切,都是父亲在为他铺路,从送他去南京开始!

    现在他要带着郑氏宗族前往杭州,这是在为了自己的前程,向杭州朝廷缴纳投名状。

    白了,就是以郑氏宗族上下为质,换他郑森前程似锦。

    泪水打湿了信纸,郑森急忙用袖子抹去,生怕这封父亲的亲笔信被弄坏。

    平复了心情,他回身来到案前,翻了翻那一堆厚厚的恭贺书信,果不其然,里面没有邵武守将杨耿与顺昌守将黄山两饶表态。

    郑森重重一拍桌案,这杨耿,乃是郑芝豹的人,另一个黄山,则是郑芝鹏的人。

    看来这二人对自己这个世子,心中颇有微词。

    就在郑森思考着如何处置这两人之时,有明军信使来到了安远寨。

    郑森赶忙接见,来者正是四省总理张国维麾下幕僚,祁彪佳。

    他奉张国维之命,前来与郑森部联络,希望能够拉拢郑森部入赣作战。

    虽然清军进攻宁都、石城失利,但是在吉安一线,清军却是取得了进展。

    清军自庐陵发兵,十万大军合攻泰和,江西巡抚旷昭不敌,只能率军撤退。

    左右翼的明军也只能被迫后撤,整个明军防线,再次被向南压缩。

    巡抚旷昭率部退守万安县城,五万人马只余三万不到。

    战线左翼总兵官党守素,率军两万,退守龙泉县。

    右翼,参将马重禧率军两万,防守万安县东北,云亭江畔的鹳朝镇。

    抚标监军余应桂督军两万,自富田镇退守复笥山。参将刘汝魁率军两万,撤徒了复笥山以东的表湖镇。

    而清军则全线占领了泰和一线,负责攻略赣南的总兵柯永盛将兵八万,进据泰和。

    参将徐恩盛率军一万,驻军泰和以西的旱禾镇,参将郝效忠率军一万,进占泰和以东的富田镇。

    副将李国英,率所部三万人马,驻军在吉安府府治庐陵县,为前线兵马督粮。

    万安县,成了明军在吉安府的最后防线。

    一旦万安县没有守住,那么江西的明军就只能被压缩到南安府与赣州府两府之地。

    南攻的清军十分精锐,皆是清军中的步卒劲旅。

    总兵柯永盛麾下,尤擅山地作战,故而清军屡战屡胜。

    反观明军,依托老弱新兵,能坚守到现在而没有全线崩溃,已经是难能可贵。

    江西巡抚旷昭向四省总理张国维发来了急件,清军正在整顿兵马,不日便会进攻万安。

    以他麾下的兵马,实在是难以抗衡,故而请张国维整备赣州府,若战事不利,他将放弃万安,率全军退保赣州府。

    人在宁都的张国维得了旷昭书信,知道万安事急,得赶紧想办法,必须将清军阻击在赣州府之外。

    因为赣州府多山地丘陵,地势险绝,一旦大军退保赣南府,清军只需要封锁咽喉要道,便能将己方兵马困在这赣南的崇山峻岭之郑

    到时候,想要反攻,定然困难重重,胜机渺茫。

    无奈之下,张国维想到了郑森,于是便火速遣祁彪佳持总理符节,前往安远寨游郑森入赣。

    祁彪佳知道局面十万火急,不惜年迈之躯,一路疾行,至安远寨郑

    站在大寨中军衙门前,祁彪佳理了理散乱的发丝,捋顺了衣袍,手中持着节杖,昂首阔步的走了进去。

    郑森坐于案前,见来者是个发色斑驳的老者,心下暗叹一声,便知江西局面已成累卵之势。

    “大明右都御史、四省总理张国维幕下,户部主事徐孚远,拜见世子!”

    “先生快快请坐!”

    祁彪佳还不知道闽地之变,也不知道郑森已经决定率军入赣。

    所以他先是开口寒暄客气了几句,然后才问及正题。

    “不知世子对江西战局有何看法?”

    “江西,乃明清江南决胜之地。”

    郑森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令祁彪佳眼前一亮。() ()

    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南安伯世子,竟然有如此眼光。

    他原本还担心,这位世子和郑芝龙一脉相承,没想到见了面后,才发现其与郑芝龙完全不同。

    祁彪佳点零头,心中琢磨怎么引出请其出兵的话题。

    这时,郑森忽然道:“先生,我已知您来意。”

    “我郑森乃大明南安伯世子,身受皇恩,岂会坐视虏兵猖獗?”

    “先生不必多言,待我汇集兵马,整顿大军后,便率军入赣。”

    “快则三五日,慢则七八日!”

    祁彪佳大喜过望,万分激动的站了起来,双手颤抖,不知所言。

    他本来准备劝郑森出兵的千言万语,一句也没用上。

    “世子有此大局之念,他日,必成伟器!”

    “先生一路劳顿,可在我军中暂歇,待我出兵之时,先生再随军回返,如何?”

    “世子美意,老夫心领,只是总理盼望殷切,我需将此喜讯,火速传回宁都才校”

    “好罢,既然这样,那就请先生转告张总理,闽兵绝不负国负民!”

    祁彪佳点头,郑重应下,顾不上休息,即来即走,想要将这大的喜讯赶紧送回去。

    只要郑森出兵,他麾下的数万兵马,必定能一转赣南局面。

    清军急攻虽甚,明军却且退且守。

    这时,郑森奇兵突出,清军定然震动。

    郑森亲自将祁彪佳送至安远寨门,并且将闽地的变故也一并告诉了他。

    郑芝龙禅家主之位,请辞闽督的消息,让祁彪佳震惊的久久合不拢嘴。

    他没想到,颇有藩镇割据之象的郑芝龙,竟然能如此明智的急流勇退。

    祁彪佳不禁暗叹,这郑芝龙不愧是一代枭雄!

    敏锐性不是一般的高,他一定是预感到了什么,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选择。

    他为儿子郑森铺路不假,可这背后,一旦深想,未尝没有预见了下大势的可能。

    看来江湖上誉其为“龙智”,也不是空穴来风。

    祁彪佳揣着这个一般大的喜讯,催马扬鞭向着宁都奔去。

    马背颠沛,路途崎岖,一把老骨头就像是要散架一般,却也难以消除祁彪佳心中的火热。

    这是从他随着张国维来到江西后,最高心一日!

    秋风走马,沙场快意,江西攻守之势,将易也。

    送走祁彪佳之后,郑森大会帐下诸将,正式宣布择期兵进江西,收复失地。

    诸将皆摩拳擦掌,兴奋不已,按捺不住地纷纷请战。

    郑森仍令中权营陈俸部驻防汀州宁化县,为大军筹措粮草,守护后方。

    郑兴部两万人,则依旧留守汀州府治所在的长汀县,镇戍闽地。

    他当着诸将的面,亲自给总兵杨耿与黄山两人各去信一封,对两人恩威并施,令两人合兵进军邵武黄土关。

    对于两人,郑森还是希望能够不动兵戈,便使其俯首。

    杨耿是为郑家征战多年的老将了,曾经为郑家出生入死,也是一员大将。

    至于黄山,郑森不是很喜欢这人,他在郑芝鹏麾下,极尽阿谀奉承,为人略显刻薄。

    郑森麾下左副帅刘国轩认为,这两人没有第一时间上表忠心,必然是早有反心,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应当挥军北上邵武府。

    一来,可以震慑宵,二来也可以自邵武府境内,威胁建昌府。

    两府交界之处,北有杉关,南有黄土关,皆可直趋建昌境内。

    走北路杉关,可直捣建昌府治所在的南城县。

    走南路黄土关,可急袭新城,往西北,可取南城,往西南,可攻南丰。这样一来,便可直接绕到广昌清军的背后,出其不意。

    对于刘国轩的建议,郑森觉得乃是上策之选。

    若是他率军插入建昌府腹地,那广昌的清军为了不陷入被南北夹击的局面,一定会撤退。

    这样一来,也算是围魏救赵,解了宁都之危。

    郑森细细一想,这样只要他进兵足够迅速,甚至可以闪击抚州府,届时,吉安府的清军也会如芒在背,而死守万安一线的明军也会压力倍减。

    右副帅林胜也十分赞同左副帅刘国轩的计划,于是三人详议一番后,决定挥师北上。

    三日后,十一月十一日,郑森部八万人马,自安远寨拔营北上,开赴邵武。

    与此同时,大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率军两万,自建宁府移驻邵武府泰宁县。

    闽地之变的消息,张肯堂已经得知,他第一时间就派遣亲信走水陆两路,往杭州呈奏。

    在得知驻军顺昌的总兵黄山忽然兵进邵武之时,张肯堂火眼金睛,立马就看出了黄山心怀不轨。

    于是他赶紧点起本部两万人马,火速进入邵武,驻扎在了泰宁县,监视黄、杨两部人马的动向。

    这一日,郑森率军路过泰宁,他策马入城,准备与巡抚张肯堂见一面。

    泰宁城内,巡抚衙门。

    张肯堂亲自相迎郑森于衙门门前,这让郑森感动不已。

    无论是官职,还是年纪,张肯堂都不必如此。

    “大木,许久不见,你更精壮了!”

    “抚台大人降阶相迎,大木心中惶恐!”

    “哈哈哈,你出兵为张总理解围,今日老夫亲自相迎,你当受的起!”

    完,张肯堂便拉着郑森的手腕,将他拉进了衙门院内。

    张肯堂边走边絮叨,就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一般,对郑森嘘寒问暖。

    郑森心下轻轻一叹,这几年,这位巡抚大人在福建的处境,可谓是十分憋屈。

    他虽名为福建巡抚,可实际上能控制的只有建宁一府之地。

    其余地方无论军政,基本都掌握在郑氏的手郑

    他这个巡抚,几乎是有名无实。

    郑森今日原本是来与张肯堂拉近关系的,没想到被张肯堂的热情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入了堂内,两人就座,张肯堂那副慈祥的面容,让郑森的心情安定了不少。

    “大木,你率部北上,是因为黄杨二人吧?”

    “老夫看来,这二人绝非善类,南安伯执掌郑家之时,他们尚且不敢造次。”

    “现在汝父禅位,这两人必心生异念。”

    “你当谨慎应对才可。”

    张肯堂轻轻一叹,脸上略显愁闷。

    这两人拥兵六万,一旦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郑氏权力的交接,总不会少了血雨腥风。

    所以张肯堂才匆匆率军赶赴邵武,提前防备。

    “唉,抚台大人,家父嘱咐子,内事不决,可问抚台大人。”

    “抚台看来,这二人,我当如何处置?”

    张肯堂闻言,心中有些诧异,没想到郑芝龙会让郑森向自己问计。

    这么多年,郑芝龙这个闽督死死的压制着他这个闽抚。

    虽然谈不上针锋相对,可关系也十分僵冷。

    “若是汝父,你觉得会怎么做?”

    张肯堂沉吟一瞬,开口反问郑森。

    郑森一愣,若是父亲,会怎么做?

    那必然是将祸患消弭于襁褓之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拿下两人。

    正当郑森沉思之际,忽然有抚标夜不收急报。

    “报~启禀抚台,黄杨两部,出杉关,往江西境内去了!”

    郑森脸色剧变,拍椅而起。

    张肯堂只是神色沉重的点零头,这两人反叛,倒也在他预料之郑

    感谢鲈鱼的打赏!!

新书推荐: 反派炮灰是天然钓系美人 乾坤造化:万物同流,生生不息 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 民间短故事集 神恒 这不是天庭 丹尊天心道人 何其有幸,年月并进 转职皇帝:看朕九族剥离之术! 血璨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