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新科兰记事 > 第63章 产业园区(卷6 纺织工业 1)

第63章 产业园区(卷6 纺织工业 1)

    每年春节前后,宗孝先和其他在外的负责人一样,都会来明崇岛参加年度总结会,今年因为金狼兵入侵,这个会推到了年后,宗老先生已经快四十岁了,看起来反倒比刚被买来的时候年轻很多,衣服穿的是富贵流行款,头发、胡子都打理的整齐得体,举手投足间都有一些气势,一看就是富贵逼人。
    宗孝先作为第一代“管家”,人脉关系那是相当的好,外派虽说有些实权,地位远不如在明崇岛上。他的纺织厂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瓶颈,按时髦的说法,那叫进入“舒适区”,不需要费多大的心,就能赚钱,但也没有发展,他这次的想法,是在明崇岛附近开个工厂,离“老板”近一点,多见见老板。
    张国庆听到他这个想法,先是表示支持,说道:
    “那边一年也就能挣十来万两银子,你在那里确实是屈才了。回来吧,正好有个事,你可以盯一下。”
    “老板您吩咐。”宗孝先赶紧表态。
    “这里的纺织厂呢,基本都是把纱织成布,缫丝、纺纱工作都是农户在家做的。陆高城西有一块地,你用来建设一个园区,把纺织行业的缫丝、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厂都引过来,集中发展,形成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产业链?竞争力?都是什么?”宗孝先对这两个词有些陌生。
    “产业链,就是从蚕丝到成品衣服整个过程,要在这一个比较小的地方实现,从而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农户从养蚕到制衣都在一起,成本降不下来啊。”宗孝先疑惑道。
    “农户成本降不下来,是因为每道工序成本都高,如果每道工序都是工厂机器生产,成本降下来,出厂门就能卖出去,运输成本也降下来,是不是每个厂都能省一点钱?每个厂都省点钱,生产出衣服就便宜,同样的质量,同样的价格,咱们就能多挣钱。”
    “是这个理。那竞争力,就是咱们敢降价,别人不敢跟吧?”
    “对。你可以调一些称手的人。我的要求是,我们盖厂房,找人来生产,六月前盖好,盖好就要有厂子进驻,今年就要形成从缫丝到印染所有工序的生产能力,明年每种工厂都要有几个。”
    “我试试吧。”
    “你不能试试,你得给我做到,要不然就不用回来,我找别人。”
    “我一定做到。”
    宗孝先把老板的要求写了出来,立了字据,去了陆高县城。
    周星宝听说宗孝先来了,跑到衙门外迎接,拉着手进了内堂,两人寒暄之后,一阵唏嘘,同为奴隶出身,共同经历过挨打受饿的岁月,也经过科兰岛上从无到有的建设,来到大陆后两人已经分开好几年,真有些“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感觉。
    “老先生啊,在科兰岛上,我可没有少受你的照顾,那是我小,啥也不懂,你已经是大管家了,真是没少给你找麻烦。”周星宝回忆着说。“一转眼,我也算是南陈县令,管着一县,有时候呀,就觉得不太真实。”
    “小子出息了啊,看看我,这几年算是白过了,管着个纺织厂,孤悬在外,也挣不了多少钱,早就应该回到这里啊。”宗孝先感叹,接着又说:
    “小宝,这次这个事,你可得帮我,我好不容易讨了个差事,要是干不好,以后就难办了。”
    “但凡能帮上忙,小弟定然全力以赴。”
    宗孝先说道:“好,老板安排我,在你这城西,建一个叫‘纺织工业聚集区’,说要引来缫丝、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各种工厂,说这样会大幅度降低衣服生产成本,你得给我做好支持。”
    “老板原来也讲过这个事,我一直感觉花钱太多,看来这次是下决心了,那块地,老板也看过两次,我带你去看看。”
    “好,先去看看,我好合计。”
    来到城西,周星宝指着一大片荒地说道:“这地方一直是无主地,长有五公里,宽也有三公里,可比县城大多了,你都用了吧。”
    “买下要多少银子?”
    “一亩地二两银子的话,要四万五千两。”
    “不行不行”宗孝先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老板一共给我了二十万两额度,光地就要四、五万两,这活干不了,你得便宜一点,我最多出一万两。”
    “老先生,一万两也太少了吧,一亩地都不值半两银子?”
    “啥呀,你这地里还有河道、水坑,这我都用不了。”
    “那一万两也不够。”
    “唉,刚说支持我,你小子就这样支持我。算了,我先整体算算,怎么才够花。”
    翌日,算了一整天账的宗孝先,拿着一堆草稿又找张国庆汇报,“土地先买一万亩,建设各类厂房四千亩,厂院五千亩,道路五百亩,总的成本预估超过一百万两银子,您只给我二十万两,我考虑先买四分之一的地,厂房也在这四分之一土地上建设,应该能够开始。”
    张国庆看了他的计划,说道:“第一,随着你厂房建设,土地必然增值,以后再想低价买地,就很难了,如果有人也要买这一片的地,周星宝是卖了,还是留下?你现在资金不够,可以找吴文玉投资一部分,还是要先把地掌握起来。第二,区域内都是工厂,对道路要求会比较高,你这个道路占比要提高两倍。第三,不要一下子把二十万两银子花完,也不用一下子把房子都建好,只要一直有空房子就行,你的精力主要还是要用到招揽工厂这方面。”
    “好,我马上修改。”
    “有什么困难,只管提,你这个区,是今年最重要的工作。”
    “我可能需要好些人来干,能不能给我些人。”
    “人就不给你了,你自己去挑,去招,这样,哪个人不合适,你也好管理。”
    “行啊。”
    “别废话了,这一段时间,来的勤一点,两天来给我汇报一次进展。”
    “是。”
    宗孝先的机构,叫“陆高县纺织产业集聚区办公室”,他到处宣传,也没招到几个人,无奈之下,只好凭着一张老脸,四处去要,终于把队伍骨架搭了起来,在陆高设置了办公区,开始规划、建设。
    队伍建起来后,宗孝先就有了精力,开始梳理自己的人脉关系,写信给熟悉的商号老板,希望对方能够来这里开工厂,还亲自拜访陆高县城内仅有的四家工厂老板,带领这几个老板参观自己的规划图,几个老板都是啧啧称赞,但一说到把厂子搬过去,又都有各种原因,无法实施。
    四家工厂中,有两家是明崇岛投资的,宗孝先私下问他们,有哪些顾虑,两人回答基本相同,害怕城外不安全,工人居住、吃饭不好解决,再就是万一金狼又要南侵,可能打不进城,但城外被破坏的可能性很大。
    宗孝先把这些问题汇报给张国庆,说道:“老板,工人吃住问题,我都能解决,可是如果再建一道城墙,这一点银子可不够用啊。”
    张国庆想,城墙的防护作用以后会越来越小,而水泥和砖混合的建筑,本身就有一定防御能力,于是说道:“你建设厂房的时候,最外层的墙双层加固,万一打起仗,可以作为屏障。”
    “这样工厂老板还是不敢来,他们不放心。”宗孝先担忧地说。
    “这就需要你想办法,我相信你。”
    宗孝先哭丧着脸,回到陆高,又把自己的人脉梳理一遍,找出最有可能帮忙的人,准备有时间亲自上门去拜访。
    到了五月,厂房已经盖好好几栋,配套的住宿、办公、餐饮用房也都完工,还是没有招来一家工厂,宗孝先急得上火,突然想到了一直号称小诸葛的陈宇峰。
    陈宇峰这一段时间都在岛上,宗孝先找到他诉了半天苦,陈宇峰不耐烦地说,“老先生,你肯定有事找我,还是别绕了,直接说目的吧。”
    “还请陈总给出出主意,怎么能把工厂招过来,再不来工厂,我都要急疯了。”
    陈宇峰笑了笑,说道:“你呀,没有用明崇岛的优势,自然困难。”
    “唉呀,我太笨了,还请陈总教我。”
    “你和张帅,刚从科兰岛到陆地,是靠什么挣的钱?”
    “卖机器?”
    “对,现在明崇岛的机器设计、生产水平都远超那时,可以生产纺织用的各种机器,速度会超过现在的百倍,你可以先订几台机器,自己雇人生产,请其他老板来看,他们想要机器,告诉他们,只能在你的地盘用,你想,会是什么结果?”
    “也是啊。我这老脑子,这就去找张总。”
    宗孝先有一年多是张帅的直接下属,两人关系很好,他马上去找张帅,张帅当然会帮他想办法,说道:“几种机器都造出了样机,正好缺个长期实验场,我安排人把机器给你装上,大概需要半个月,你去招些工人,试着生产,机械所的人会一直在那里,改进机器。”
    宗孝先心里高兴,他原本考虑,如果实在招不来工厂,就把苏州原来的工厂调过来一批人,算是开个头,现在需要试用新机器,就把原本选好的人叫过来,参与机器安装。
    在张帅的帮助下,宗孝先的产业区终于有了人气,安装调试用了一个多月,各种机器都稳定下来,生产效率比原来的方法提高太多了。比如缫丝,原来是手摇式抽丝,同时只能抽八根丝,现在用机器,一个人能抽一百多根,把接头的小姑娘忙的脚不着地,但一个人的产丝量,至少是四、五十人的。
    再说纺纱,现在一台机器,纺出来的纱,相当于几十个人的产量,啥原因?原来手摇的速度太慢,现在动力是脚踩,速度快了很多不说,同时还能纺几根线,人也不那么累。
    一种机器一排排的摆在厂房里面,一个人一台,这种生产模式和原来的纺织差异很大,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模式。
    宗孝先专门为机械所安排了最气派的房间,他知道,这个所是园区招商的关键。
    最先来参观的是陆高城中的四家工厂,宗孝先带领他们一间工厂一间工厂地看,看到这里的工厂用这么少的人,产量就和他们的差不多,知道如果不能买到这里的机器,会很被动。一个老板心里盘算着,这里一个人至少能干自己工厂里20个人的活,自己工厂一人一个月是一两银子,如果这个工厂一个人是5两银子,自己的成本并不增加很多,而机器再贵,是一次性的,工人的成本是每月都要付的。
    再听说,这里的机器都不外卖,只能在园区里使用,几个老板才下决心在园区里先开个小小的厂子,厂子也不需要投入多少就能用,第一年还免租,这样算下来,主要就是买台机器,很多机器也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操作,这点投资对几人来说,都不算压力。
    园区工厂数量增加到了五个,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另外四个是小厂,新增的四个厂,经过一个月的设备调试、培训,开始正式生产,几个老板就坐不住了,先后找到宗孝先要求增加机器订货,机器生产成本低的太多了,买机器的钱,很快就能赚出来。前期工人对机器操作不熟练,就已经显出巨大的效益,如果是熟练工人,那赚出来的更多。
    这个时候,瓶颈反倒在机械生产加工能力上,原来明崇岛上的机械加工产能,都集中在武器生产上,民用占比低,现在出现了“纺织产业园”,每种机械都是几百个零件组成的,可不是三五天能完成的工作。
    好在纺织机械的很多零件都是傻大笨粗,张帅又鼓动几个年轻人,在机械产业园里新开了工厂,前期投资都是张帅出的。新开的工厂用工很灵活,他们可以高薪聘请老工人下班后帮忙,也可以因为工期紧在市场上招几个临时工。
    九月的时候,张国庆把陆高城内纺织厂完全停掉,两个工厂都全部迁到产业区,这个时候的产业园区,有了上千纺织工人,三百多服务人员,从繁华程度上看,已经超过陆高县城。
    张国庆在纺织产业园区的两个工厂,都是织布厂,两个初步机械化的工厂,爆发出了巨大的产能,推高了附近丝线价格,吞噬了部分机械化带来的利润,纺纱和缫丝都的利润也提高了。但两个纺织厂只消化了不到一千人,产能已经是原来厂子的好几倍,剩余的人,暂时都没有了去处,张国庆让宗孝先再开了缫丝和纺纱厂,把工人都用上。
    夏天一过,说动别人来这里办厂就更难了,因为又快到金狼军南侵的季节。江北经过一年的恢复,距离前一年还差很远,有些县甚至是无人区,即使是段小武管理那五个县,也没有达到张国庆的要求,人口远没有达到五万,前几个月,段小武算了一次,治下的人口达到了两万多人,以为五万很容易就能达到,谁知道到了夏天,他这里的人口就不增加了,人群中还有不安的气氛,隐隐地感觉,有些人想向江南迁移。
新书推荐: 反派炮灰是天然钓系美人 乾坤造化:万物同流,生生不息 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 民间短故事集 神恒 这不是天庭 丹尊天心道人 何其有幸,年月并进 转职皇帝:看朕九族剥离之术! 血璨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