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新科兰记事 > 第73章 卢氏纺织厂开业(卷6 纺织工业 11)

第73章 卢氏纺织厂开业(卷6 纺织工业 11)

    三个月时间到了,卢氏纺织厂的设备也到了,卢家派来了好几个机灵的小伙子帮忙,几天时间,就把机器零件组装到一起,来安装的师傅边安装,边给几个人讲解,哪个部件容易磨损,多长时间需要检查一次,什么情况需要更换,哪个地方如果没有装好,机器工作就不顺,安装师傅交待几十个细节,卢高飞一一记在本子上。
    一台新装好的机器看起来很漂亮,卢家几个人围着这台机器,象看新媳妇一样。
    隔壁屋子还有一组安装师傅,那是安装蒸汽机的,蒸汽机噪声太大,又脏,设计的时候,把它单独放在一间屋子里。当然,纺织机的噪声也不小,只是比起蒸汽机来说,小了很多。
    传动轴一挂上,织机开始“咣当”,李翠莲赶紧挂上丝线,安装师傅也在一旁帮忙,一会儿时间,就织出一片布,安装师傅把机器停下来,看布的松紧,然后一根弦一根弦地调节,调了一阵,又把机器挂上,织机又咣当了一阵,然后再停下调整,反复几次,织出的布已经很平滑了。
    留下李翠莲一个人照顾织机,另外几个小伙子都去安装第二台机器,这次卢高飞不让安装师傅动手,只让他们盯着,让卢高飞带着几个卢家小伙子干,如果有大问题,出声提醒一下。师傅也乐得如此,搬了个凳子,坐在一旁观看。
    卢高飞还想学习蒸汽机的安装,安装师傅却说,这个机器只能用,不能拆,如果有问题,他们负责解决,如果用户拆了,他们就不再管了。
    第一天晚上,卢氏的小伙子们准备休息吃饭时,看李翠莲的织机还在工作,就过来看看她这半天成果怎么样,几人来到近前,均是吃了一惊,李翠莲旁边整齐地码放着三匹布,第四匹布还在机器上,也已经快要完工了,这基本上是一个普通熟练工人二十天才能干完的活,如果不是熟手,一个月也织不出这么多布。
    卢氏纺织厂第一批是十五台织机,以这样的速度安装,大概需要一、两个月才能装好。卢高飞却不愿让这么长时间都浪费了,他写信给族长,让族长先安排几个年轻女子来熟悉机器,最好是参加过培训的女子。
    第二台机器安装调试又花了三天时间,族长还是没有派来一个女工,李翠莲就一人管理两台机器,忙是忙了一点,效率提升了不少。
    年轻小伙子对织机的高效率已经麻木,装配织机的效率也越来越高,族中派来的女工终于到了,来了2个人,都是二十出头的小媳妇,李翠莲带着他们熟悉设备,这两人开始还有些不屑,只是看了一会织机,就完全被惊呆了,这种速度织布,以后他们在家织布,就没有价值了。
    虽然只有三个女工,她们的产出可是相当多,几天时间,卢族长就派人来拉货,成品装了满满一大车。不知道卢志高有多惊讶,第二天大车就又回来了,随车来的还有两个哭哭啼啼的女孩,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看样子是一点也不想来。
    这两个小女孩见到李翠莲,先是抱在一起大哭一阵,说是家里不让来,族长逼他们来的,李翠莲安慰她们:“族长是对你们好,你看我们,在这里多自在,可比在家里强多了。”
    安抚好两个小女孩,一群女子就开始叽叽喳喳起来。卢高飞看几人的架势,连机器也不想看了,就叫妻子带两个小女孩先到餐厅吃午饭,吃完饭再回来换班。
    一下午的时间,新来的两个小女孩彻底被机器的威力折服了,他们插不上手,只能在旁边看,也看出不少门道。
    晚饭过后,卢高飞召集工厂的工人,借用园区办公楼的小会议室,开个小会,卢高飞坐在长条型会议桌的一头,五男五女分坐两侧,颇有一些气势,卢高飞说道:
    “咱们这卢氏纺织厂就算是开工了,这些天来,咱们几个人,没有给卢氏族人丢脸,机器装的最多、最快,昨天还拉回去一车,族长老爷找人看了,说不比咱族里最好的织娘手艺差多少,拉回去的布值五十多两银子,扣了本钱,咱们这些人可不少挣,听说族长高兴地嘴都合不住。”
    一群人听到这里,心中又激动,又高兴,不觉都笑出声了。
    卢高飞继续说道:“再说说跟咱们一起开厂的,有二十几家,现在能生产的,只有刘太公家,他家是缫丝厂,听说机器比咱们这个还复杂,剩下的大小工厂,都没能开工,要是不能开工,哪家都是天天白养着一群工人,谁家也受不了。”
    顿了顿,卢高飞继续说道:“我和别家掌柜都聊过,只有刘家掌柜来之前,拿到了初级文化证,没开工的这些掌柜,这些日子也准备去读书,拿这个初级文化证。今天说这个的目的,就是想给咱们十个人强调一下,一定要读书拿到初级文化证。”
    看了一眼李翠莲,卢高飞又说:“我和翠莲都拿到了证。”还没有往下说,一个小伙子居然捏着声音说了句“翠莲”,又引的众人大笑,把严肃的气氛一扫而空。
    李翠莲脸涨红,卢高飞没有笑,等众人笑过,他接着说:“女工是咱们纺织厂的重要力量,其他厂我不管,咱们厂的女工都要有名字,不能和在家那样三儿、顺儿之类的叫。”因为新来两个女孩中一个就叫“卢三儿”,又引起一阵笑。
    卢高飞仍旧没有笑,又等笑声平息,他继续说道:“作为卢氏纺织厂的掌柜,我先宣布第一条规矩,这是跟族长老爷商量过的,就是工钱的规矩。咱们工钱按月发,一人一个月二两半银子,拿到初级文化证,再加一两银子。”
    众人听了均是一惊,一是这个工钱明显比其他工厂高,他们也有打听,其他工厂高的是二两银子,低的是一两半银子;二是拿初级文化证还有一两银子。几人心中明白,就是一两半银子一个月,也远比刨土种地挣得多。
    工钱标准宣布完,会场明显安静下来,卢高飞对这个效果很满意,等了两分钟,他宣布:“男的都先回去,女人都留下,把自己名字定下来。”
    年纪稍大一点的两个女人,一个张氏,一个刘氏,分别起名叫张卢梅、刘卢菊,两个卢家的小女娃,分别叫卢玉兰、卢海棠。女人喜欢以花为名,这也遂了她们的心意。
    纺织园区原来的工人都有初级文化证,原来也就没有考虑办夜校,这次外来投资者带来的员工,大部分是没有文化的,办理学校的需求也提交上去,很快学校就办了起来,这学校第一批学员,一半都是各家的掌柜、管事,卢氏的员工也占了几个。
    业余学校每天学习的内容不多,课程拉的比较长,卢高飞就给自己的工人开小灶。机器还在安装过程中,男工人要配合安装,抽不出来,女工人一批来上几个,刚来也不敢上机,就半天学文化,半天学操作。男员工都有些不满意,纷纷说,“卢高飞这个家伙重色轻友,只给女子上课。”
    一个月后,女工人只到了八个,已经有十四台织机调试好了,一般一个人都要管理两台织机,忙得透不过气来。一天晚上,卢高飞看着累得瘫在床上休息的李翠莲,说:“看织女们都忙着跑来跑去,管理两台机器确实很累,好像都跑成路了,如果每人少跑点跑,也不至于这么累了。”
    李翠莲有气无力地回答:“我也老是这样想,要是我管那两台织机都是面朝我,我一扭头就能照顾到另一台机器,能省我多少腿脚。”
    一句话点醒卢高飞,他一夜都没有睡踏实,总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天就暂停了机器安装,把机械厂来的几个安装工叫到一起,让他们想办法,把机器扭一个头,还能正常工作,几人面面相觑,过了一会,有个胖子弱弱地说:“我听说有个东西叫反转齿轮,能让机器反着转圈,应该能够解决。”
    “反转齿轮?这个东西到哪里买?”卢高飞问道。
    “机械研究院吧,他们啥东西都有。”胖子又弱弱地回答。
    “到哪里找机械研究院?”卢高飞又问。
    “我也不知道,听说,我们厂领导的领导,还不是机械研究院的人,应该很高级的。”胖子又回答。
    “高级?”卢高飞想到宗孝先家里有专门的保卫,这个主任应该很高级,于是叫他们继续去装机器,自己出了工厂,去找宗孝先了。
    宗孝先正带着一群客商参观工厂,被卢高飞碰到,卢高飞把他拉到一边,说了自己的想法,宗孝先也不是很懂机械,想了想,叫卢高飞自己写一个东西,把图画上,他去找人。
    次日,机械研究院就派了几个专家来考察卢高飞的工厂,带队的是张帅,在明崇岛新来的人中,他的名声不显,平时就顶个专家或者研究院长的名头,知道他四巨头身份的都是一些老人。
    虽然名声不显,但该有的安保力量一点也不少,他这次外出,有一个排的便衣护卫随行。
    现场看了卢高飞的机器布置,又听了他的想法,张帅和其他几个人就地研究了一会,然后告诉卢高飞,他的想法能实现,一周之内,我们安排人来实验。
    在张帅的亲自督促下,第四天,改造机器的零件就生产出来,比卢高飞画的更复杂,一根轴带两台机器,隔壁一根轴也带两台机器,两排机器面对面摆放,所有操作都能在几步内完成。
    经过简单的调试,李翠莲一人可以管四台机器,比原来管两台机器还轻松。
    晚上回到住处,李翠莲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忧给卢高飞说:“我算了一下,我现在一天织的布,比咱们卢氏一族三个月织的布都多。我在想,咱们这样的工厂,会不会把那些在家的织娘都给挤的没事做了?”
    卢高飞说,“我也老有这种想法,不知道以后会咋样,会不会有人在后面骂我们。”
    这时节已经是夏天,卢高飞说这些话的时候,仍觉得后背发凉。
新书推荐: 反派炮灰是天然钓系美人 乾坤造化:万物同流,生生不息 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 民间短故事集 神恒 这不是天庭 丹尊天心道人 何其有幸,年月并进 转职皇帝:看朕九族剥离之术! 血璨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