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新科兰记事 > 第82章 暴利行业(卷7 南陈打压 7)

第82章 暴利行业(卷7 南陈打压 7)

    纺织园区领导连续几个月都是“代主任”,今天终于迎来了正式主任,名字叫孙怀义。他是和戚严一批的奴隶,宗孝先和张帅去开纺织厂的时候,孙怀义接替了他的管家位置,大小事务处理的都算妥当,纺织园区的地位眼看越来越重要,一直没有正式领导,也肯定会影响园区发展。在宗孝先的推荐下,孙怀义正式走马上任。
    纺织园区中最大的产业,就是卢高飞的公司,如今已经下辖了15个子公司,有缫丝、纺纱、纺织、印染、发电、维修、服务等类别,如今正筹划一个成衣公司。
    这些工厂并没有像卢高飞的想象一样顺利投产,发电厂出了不少故障,影响了工厂生产,有一段时间,还没有老式工厂的效率高,好在久病成医,明崇岛技术人员在工厂里连续吃住两个月,终于把问题解决了,五月之后,停电事故就很少了。
    因为上年年底开始,卢高飞就提价收购蚕茧,促进了各地农户的养蚕积极性,结果工厂没有按期达到产量,新蚕下来的时候,茧价有些下跌,卢高飞又紧急申请一批流动资金,收购了一批,算是把价格稳定住。园区里不少人骂卢高飞,说他这一举动,让同行都挣得少了,特别是他本家哥哥卢高远,更是四处说他坏话。他知道自己被园区里面的同行孤立,但他实在是太忙了,连去解释都没有时间。
    孙怀义来到纺织园区上任,第一个想要约见的就是卢高飞,他手上的工厂数量多,产量也大,最近一两个月,产量更是接近园区总产量的一半。
    而且,孙怀义也知道,卢高飞这个公司,投资实际上有一半多来自明崇岛,另外来自赵大家,他这个公司明面上和其他纺织公司差不多,实际上更像是明崇岛直属的公司。
    孙怀义见了园区里几十个掌柜,还没有约到卢高飞,隐隐有些客大欺店的感觉,好在他上任一个多月,对园区工作已经熟悉。本想第一个就要见的卢高飞,倒成了最后一个见的人,两人之前也打过交道,所以不算陌生,孙怀义到了新岗位,卢高飞先是表达了恭喜,然后为自己不能早些来见表示道歉。
    寒暄完毕,孙怀义例行公事的问道:“对于公司,园区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还需改正?”
    “孙主任客气了,普天之下,恐怕没有能超过园区服务的地方了。”
    “哦,卢总,那你说说,为何这园区里新来开厂人不多呢?”
    “孙主任为此担忧?”
    “正是。”
    “如果是这个事,孙主任完全不用担忧,我想不出三个月,会有很多人来找您开厂,您要担心的是厂房不够用,盖也赶不上,土地不够用,再买又不好买了。”
    “看来卢总心中有数,我刚来不久,卢总能否指点迷津?”
    “孙主任是‘人在事中迷’,人家要来开厂,必然是因为能挣到钱,前面开厂的一、二十家,经过一年多的摸索,都已经开始盈利,就拿我最早当掌柜的卢氏纺织厂来说,我在之时,月利润已经将近四千两银子,而卢家自己只是投入了一万两银子,东海县投了一万两银子,现在厂子我哥当经理,一月利润也有二千多两,试问这天下哪有如此暴利的行业?而象那样规模的纺织厂,如果管控得当,月利润最高能到六千两银子。”
    “而且,前段时间各家因为暴利,都窝着不外传,想吃独食,现在眼看秘密藏不住了,各家都打算把前期挣到的钱再投进来,我估计最多两、三个月,孙主任就无厂房可供了。”
    “如此说来,我还要早做打算?”孙怀义倒吸一口凉气,想到自己原来估计的与卢高飞所说的完全不一样,而卢高飞又是几个大佬看好的人才,孙怀义自然要重视。沉思片刻,孙怀义又问道:“卢总,还有其他吗?”
    “还有,我的工厂与其他工厂不一样之处,在于我的工厂全部使用电动,明崇岛又造出灯泡,可使工厂夜间亮如白昼,我打算尝试招收工人,专门夜间生产,如此,一份投资,可得两份收益,而园区则要增加宿舍数量,还要增加学校,培训更多合格工人。”
    “这又要房产和地皮。”孙怀义立即想到园区的供给能力,他突然想到其他工厂掌柜都说卢高飞的坏话,正好有机会,他也问问,看卢高飞为啥要提价收购蚕茧。
    “孙主任知道,现在机器不论是缫丝,还是纺纱或是织布,速度远快于过去,如果蚕价下降,必然伤害农民养蚕之心,现在多花一点银子收购蚕茧,是为了让农民加大养蚕数量,以免工厂之间争夺有限的蚕茧,造成茧价暴涨。”
    “卢总有道理。”
    送走了卢高飞,孙怀义一直在回忆这几句话,他又仔细考虑了很久,回到园区的宿舍,也还在推演,后来干脆开灯,写了一个公文,题目是《关于尽快增加纺织机械产量、提前储备园区土地和工人、新建厂房的请示》,其中将园区可能面临的大量投资做了估算,要求机械加工厂提前为可能到来的大规模投资做准备,争取用这个投资拉动建筑、机械加工等各个行业,增加园区对人力和资金的聚集效应,提升园区整体实力。
    托卢高飞的福,他的宿舍已经装了电灯,这个公文他一直写到深夜,是在灯下完成的。
    孙怀义的报告上,要新增1000亩土地,他想着能批500亩,再盖些厂房,应该就能顶上一年。结果回文第三天就回来了,却是批准再储备5000亩,他仔细看着批示,一度怀疑是自己眼睛花了,居然批的比报的还多。
    他知道宗孝先建设这个园区的时候,第一次就批了20万两银子,这两年岛上卖机器,也只卖了80万两,园区今年刚有工厂开始交房租,收入远远小于投入,而再储备5000亩地,这样投资又要有20万两,至少现在看,园区投资是很难收回了。
    孙怀义跟着张国庆当管家这么久,当然知道很多投资是不计回报的,他也看到过很多项目开始的时候完全看不到回报,后来都能挣大钱,这点他相信张国庆的眼光。
    沉寂了几个月的纺织园区再次扩大,宗孝先在时,建设好的厂房还有一半没有用完,新规划的厂区就又开始大建。新的厂区规划在老园区的北侧,里面已经有一个村庄,原来村里人不少都到园区里面做工,听说园区要买他们的地,有些愿意,有些不愿意,费了孙怀义不少功夫。
    大量的银子投过来,自是带动了水泥、制砖各个行业,而机械厂也都收到了“指导性订单”。
    纺织行业的暴利在明崇岛上已经不是秘密,而岛上诸多工人,经过近十年休养生息,手上大都有些闲钱,但能够一掷万两去开工厂的人,却并不多,好在聪明人到处都是,明崇岛上也鼓励创新。
    此时的第一机械厂已经从一、二十人的车间,发展成了四百多人的工厂,厂长仍是韦宏图,他这个工厂,算是半私有化的,工厂的初始资金、设备、厂房都是张帅投入的,没向他收一分钱,前期的订单也都是张帅给的,他也挣了不少钱,之后张帅似乎是忘了这事,从没有向他要过一分银子,倒是经常给他下些订单,几年下来,工厂越发壮大,和他类似的机械加工厂,也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现在规模比他还大的工厂,也有三、四家。创新就从这家四百多人的工厂开始。
    韦宏图的侄子在机械厂中,是个公认的“能人”,虽然年龄不大,来工厂时间不长,只是担任车间副主任,能力却得到厂里大多数人的认可,至于位置,他叔叔当厂长,今年也不过刚刚三十,厂里面的中层,也都是跟着叔叔打天下的一批老工人,还没有他叔叔年龄大,眼看着在这个工厂中,难以展现自己的能力,他就萌生了去开个纺织厂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叔叔,叔叔却说,“你只是看到了纺织厂的暴利,可知机械厂的利润并不比纺织厂低。”却不愿意给他投资。
    韦一辉没有钱,自然也不能去投资开厂,但几个工友听说他有这个想法后,却愿意凑些钱给他,几个工友一算,居然能拿出来四、五百两银子,虽说仍是远远不足,倒给韦一辉一个启发,于是几人暗中联络,厂里居然有一半人都愿意出资,有,有些少,总数居然也有七、八千两,韦宏图听说他凑了这么多钱,就以工厂名义也出了五千两。
    韦一辉凑了这一万多两银子,距离两万两的目标值仍是不够,此事就传到了张国庆耳中,张国庆让明崇投资也去参与一下,并给出专业股份的指导,避免搞成“非法集资”,于是明崇投资出了一个章程,初期内容也很简单:一两银子一股,同股同权,集资必须存入指定的银号,所有花销需要有章程才能支出,随后,明崇投资也投出了一笔很小的投资——两千两。
    韦一辉得了明崇投资的专业指导,在工厂内就贴出了告示,很快就集够了两万两的底数,最后实收两万五千两银子。
    受韦一辉公司的启发,明崇岛上很多工厂都开始这种内部集资活动,张国庆不得已在报纸上反复宣传:投资有风险,集资行为必须要批准才合法,集资必须存入指定商号,怕民间财富被人一卷而空。
    然而明崇岛上已经有数万中产阶级,他们投资热情并未因为报纸通告而降低,各类集资公司、投资公司一时间居然出现了数十家,这还是在大街上公开挂牌的,专凭员工拉人头骗亲戚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每一期报纸上,都会有专栏说明哪些公司是经过审核的,哪个公司的项目进行到了哪一步,这些消息足以为投资人提供足够的信息,而这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多,报社不得已,把这个栏目独立出来,新成立了《投资报》。
    《投资报》正式发行没有几天,就爆出一个大案,一个未经审批的公司,打着三个月翻倍的广告,通过亲戚朋友互相介绍,居然筹集了四万两银子,而这家公司的钱,全部被庄家弄走,一夜之间,公司消失,几个打杂的小员工成了投资人的泄愤对象,被暴打了一顿,差点就失了性命。
    《投资报》跟踪这个案件,采访一个个的投资人,被打的员工,用了大半张报纸报道此事,经过此事后,一周内又连续三家公司发生类似事件。岛上的投资热潮终于降下温来,而即使是正规的公司,也有很多投资人要求赎回。
    这时候,很多投资人发现,即使是正式批准的公司,也无法赎回,想要银子,只能等分红或者有人愿意接盘。
    此时几乎无人接盘,投资人手中的股权一直在贬值。不再负责行政事务的张国庆一直关注社会热点,他看街上总有人举着牌子,上面写着出售某公司的股权,就专门找了一间大房子,让卖股权的人都集中在这里面交易,这就形成了明崇岛的股权交易大厅。
    《投资日报》也报道了股权交易大厅成立的事情,并且每天都会报道哪种股权当天价格多少,看着不少股权价格都打了对折,张国庆自己溜达到股权交易大厅,找了几家靠谱的公司,把当天有出卖的股权都买了。两个警卫看的有些呆了,张国庆看他们一眼,说道,“你们也买一些吧,特别是韦一辉这家的,快要投产了。”
    此时的卢高飞,正在工厂做倒班实验,晚上搞大规模生产,没有先例,只是先在一个纺织车间中尝试。这个厂房房顶整齐地新装了不少灯泡,过去是光线一暗下来,车间里就没办法生产,有了这些灯泡,就可以开灯生产。
    实验对工厂原来的工人是保密的,老婆李翠莲负责这个车间的夜班实验,她挑了几个手艺不错的员工,让他们白天休息,晚上再来。
    白班的人已经全部离开,机器也没有全开,只有四、五个工人在车间里忙碌着,卢高飞也在一旁看着,从生产过程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
    过了四个多小时,女工们纷纷停下手上的工作,都说有些饿,卢高飞让他们把手上的活完结了,带他们出去吃宵夜。一连三天,工厂晚上都会加班。
    卢高飞自己认真检查了夜班生产的质量,感觉和白天生产的质量没有差别,又请厂里师傅评比,师傅们也看不出差别。这下卢高飞下决心开始夜班,存在的问题是晚班生产时间还不够,半夜之后,工人们又饿又困,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次交流会上,卢高飞听说明崇岛上有个新产品:时钟。卢高飞专门到明崇岛上去看,一个塔楼树在那里,几根指针旋转着说明时间,他感觉这个东西对自己的管理很有用,原来工厂开工,总要等工人来齐,大家各自看日头,每人估计的都不一样,光是开工,前后就要半个小时,有了时钟,工厂就可以统一上、下班。
    时钟还是很贵,居然要两万两银子才能建一个,他当然不愿意花这么多钱,于是找到孙怀义,想让孙怀义的园区来建设,孙怀义也不舍得花这么多钱,两人决定各出一万,各自可以找人筹钱,降低自己的花费,结果孙怀义到园区各工厂化缘,居然化缘来了一万两银子,而卢高飞找的是准备来园区投资,先期来考察的掌柜,居然也收到了五千两,其中第一个集资工厂的厂长韦一辉,也投了五十两银子。
    夜班的试验,逐渐推广到卢高飞的每个工厂,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各工厂的新工人岗前培训也开始了,工厂摸索出来的经验,晚班上八个小时比较合适,此时白班时间是跟太阳,白天长,上班时间就长,白天短,上班时间就短。
    夜班让纺织行业的利润进一步增加,过去的一份投资,现在可以得到两份回报,工人对夜班议论很多,暗地里对夜班意见也很大,但出资人们非常喜欢这个创新,明崇投资对卢高飞单独奖励一万两银子。
    看到卢高飞的工厂又变出花来,其他工厂也纷纷搞供电改造,纺织园区的夜间也开始人来人往。顺应需要,园区的道路上立起了一排路灯,提前准备为夜班的工人照明。
    整个工厂搞夜班实验是在八月末,仍就是纺织厂,一个班次有十四名女工和三名男工,男工负责维护保障,女工负责生产,由一名副厂长管理。第一周的生产数据显示,首日产量与白天十个小时相当,第二天、第三天都有些下降,再后来产量又恢复到第一天的水平。
    卢高飞对夜班产量和白班产量相差不多并不奇怪,他一有时间就会泡在生产车间里,知道工人刚开始的时候效率比较高,过段时间就会喝水、方便,而这种时间会随着生产时间增加而增加,越到后面,效率越低,因此,很多工厂都在想办法增加工人生产时间的时候,卢高飞却在想办法降低工人的生产时间。
    他做了多种两个班对倒的实验,确定每个班次四个小时,这样每天能够生产十六个小时,产量略略超过原来十八小时的白夜班制,总体来说效率较高,这样每天机器都会停工八个小时,又是一大浪费。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确定每班工作八小时,其中一个小时为吃饭、休息,每天三班,这样比原来的方案降低了两班交接的频次,也就减少了时间消耗,而总体月产量是原来的三倍多。
    为了鼓励工人上夜班,卢高飞为夜班工人每月发半两银子的夜班补助,而三个班次都有夜班,这反倒是变相给工人涨了工资。
新书推荐: 重生1999:开局被清冷校花揍 大唐好贤王 离婚重逢,靳爷他红眼将人抵墙宠 小师妹重生后每天都是修罗场 真以为爱你?为了系统奖励啊傻瓜 诡异世界,红警系统是什么鬼? 天!谁家糊咖上来就亲疯批反派 穿书后全家偷听到我心声杀疯了 穿越1938 御兽:开局三星五费吞噬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