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新科兰记事 > 第91章 计划生产(卷8 自行车计划 2)

第91章 计划生产(卷8 自行车计划 2)

    郭晓亮十分珍惜这辆自行车,每天都将这辆豪车擦得锃亮。过了两天新鲜劲后,身为机械厂工程师的他,开始认真研究起来,这一看不打紧,除了少数几个部件他弄不明白,大部分部件他都能自己加工。
    闲来无事,郭晓亮仔细算了起来,把自己工厂能做的零件,一个一个估价,当然估的是成本价,这一算,除去飞轮和轮胎,居然一百多两银子就够了。
    他知道机械厂利润高,这样的成本要卖出去,肯定要超过200两银子,但想想再加上飞轮和车胎,就能卖500两,还是觉得利润太大,心中就有了去生产自行车的想法,但又怕这么贵的东西卖不出去,很是摇摆。
    想来想去,想到自己毕竟只是个机械工,这种想法,还是阿姐更有经验,阿姐见过大世面,可惜她似乎很反感自行车。
    “看看能不能让阿姐不那么反感。他想到自己带着厂花逛街,厂花就很高兴,不如试试用自行车带阿姐,对,这个主意不错。“
    想到这里,郭晓亮飞身上车,骑向吴文玉的办公大院。吴文玉几乎每天都会加班,郭晓亮直接在办公室找到了她,催她快下班,吴文玉以为他有啥事,收拾一下,就跟着他出来。
    郭晓亮一手扶着车把,躬下身子,做了一个夸张的请的动作,让吴文玉坐在车后座,吴文玉摇摇头,郭晓亮以为吴文玉不坐,吴文玉却又示意让他先上车,他这才想到,自己先上车,才是正确的方式。
    待郭晓亮骑上车后,吴文玉也侧坐在后座上,一只手紧紧握住车座下的钢管,生怕摔下来,郭晓亮看她坐好了,并不知道她心中的紧张,吹了个口哨,踩上脚蹬,就出发了。
    车辆刚出发,还不太稳当,吴文玉更是紧张,只是几秒钟后,车辆就平稳下来,吴文玉也不似刚开始那么紧张了。
    这是吴文玉第一次坐自行车,感觉比马车还稳当些。转眼自行车已经过了两个街区,吴文玉的心情也从紧张转为平和,她看一眼前面的街区,说道,“晓亮,在这等一下。”
    郭晓亮一愣,不知道为啥要在这里等,还是听话地降低车速,慢慢停在路边。
    一会,赶过来2个卫兵,向吴文玉行礼,说:“吴局长,请问您是否要出绿区?”
    吴文玉问郭晓亮,“咱们去哪里?”
    郭晓亮说:“本来想带你去“河西烧烤”吃点海鲜,是不是去不成了?”
    吴文玉没有回答郭晓亮,转向卫兵,说道,“我们去河西烧烤。”
    卫兵回答:“请吴局长稍等,我需要十分钟安排一下。”
    “十分钟啊,我先带着你在绿区再转一圈。”郭晓亮说道。
    吴文玉兴致不错,回答说:“好。”然后转向卫兵:“我们十分钟再回来。”
    “是。”卫兵敬了一个军礼,目送郭晓亮带着吴文玉消失在夜色,露出羡慕的表情。
    带着吴文玉吃着烧烤,郭晓亮才提出自己的问题,他压低声音问:“姐,你坐这自行车,感觉咋样?”
    “挺好。”
    “那你觉得,我要是去造这个车,有没有前途?”
    “不知道,卖这么贵,不会有多少人买吧。”
    “要是价格能下来些呢?”
    “要看买自行车是什么心理,如果是为了面子,降价后,买的人会更少。”
    “我觉得自行车应该算是必需品,它比马车方便,速度也挺快。”
    “如果是必需品,这个价格真是太高了,降价会带来需求上涨。”
    “那我想去专门生产自行车,姐你觉得行吗?”
    “我现在还确定不了。”
    “那能给我投资这个厂吗?”
    “唉……”
    “咋又叹上气了,你不是管银子的吗?”
    “这岛上几万人,给谁投资都行,就是不能给你投。”
    “为啥啊?”
    “我认你当弟弟那一天起,咱们有了姐弟关系,按老板的规定,你就没有资格了。这叫回避制。”
    “跟着姐算是发不了财了。”
    “别灰心,你要是真有信心,好好准备一下,过几天我带你去见见老板。”
    “真的吗?传说中的老板,他不会吃了我吧。”
    “哈哈哈。”吴文玉被郭晓亮逗乐了,说:“没想到和善的老板,在下面被传成了老虎。”
    “老板太低调了,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见过,所以才有很多传说。我一定好好准备,谢谢姐。”郭晓亮一口气说完,心中还有些激动。
    听说要见老板后,郭晓亮吃海鲜就心不在焉了,一会一走神,吴文玉敲了他脑袋一下,说,“回去吧,回去慢慢想。”
    几天之后,吴文玉带着郭晓亮见到了张国庆。
    郭晓亮准备了很多理由,说明自行车能够销售很多,自行车的利润很高,值得投资,但具体销量他实在是没有底,所以也不敢胡说。
    郭晓亮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老板比他还激进,居然说自行车未来会接近人手一辆,郭晓亮下意识地说:“我姐就不敢骑,她不会要的。”
    “那是因为,自行车造的太高了,只考虑了男性,如果缩小轮子,你姐就能骑了。”
    “车座前面那根横梁,我就跨不过去。”吴文玉听张国庆的预测,也觉得不靠谱,又说出一个原因。
    张国庆笑呵呵地说,“这是个机械技术问题,小郭啊,给你姐解释一下,横梁能去掉吗?”
    郭晓亮略一思索,就有了答案,说道:“横梁主要是为了结构稳定,去除横梁有好几个方案。”
    对机械基本不懂的吴文玉在一旁听了,弱弱地插了一句:“轮子小了,会不会跑不快?”
    张国庆笑笑,转向郭晓亮,示意他回答。郭晓亮略一思索,说:“应该不会,轮子小,多转2圈就行了,快不快还有别的原因。”
    “你比你姐高了20厘米,如果自行车整体降低20厘米,你姐能骑吗?”
    “能骑,就是还有点重。有些地方需要搬着走,她没有那么大劲。”
    “这是另外一个学科的问题,咱们工业基础主要是建立在钢铁之上的,其他材料还很少使用,如果有比钢铁轻的多,又差不多结实的材料,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怎么会有那样的材料,那以后钢铁不就没用了吗?”
    “有个兴趣小组已经小量的生产出来,是一种叫铝的金属,现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生产成本太高,是钢铁的十几倍,二是强度不够,还要想办法。”
    郭晓亮“哦”了一声,低头沉思。
    张国庆笑吟吟地看着他,也不说话,吴文玉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也接不上话。
    郭晓亮想了一会,对“铝”这种材料还是没有概念,索性不去想了,抬起头又问:“老板,要是按您的说法,自行车会卖很多,我想说服我姐,投资生产自行车,可她说我们的关系,不能投。您说,这自行车能投不能?”
    “你姐是对的,咱们能发展这么大,规矩很重要。你的想法也是对的,自行车很有前途,现在就看怎么把两个对的事,撮合到一起了。”
    “您支持投资自行车啊,太好了。”
    “支持。你说说,你要是投资自行车,会怎么做?”
    这说到了正题上,郭晓亮急忙拿出一叠纸,上面写的密密麻麻的字,就准备念,张国庆打断了他,“别念,说说你的想法,你这么厚的方案念完,我可没时间。”
    “哦。”郭晓亮稳了一下神,说:“我第一步是生产自行车专用的车床,降低零件生产成本,我粗略计算了一下,钢铁零件的生产成本能降低60%,第二步是想办法提高轮胎的成品率,如果能提高到90%,轮胎成本就会下降70%,第三个就是飞轮的成本,要成立专门的研究室改进和生产。以现在一半的价格来销售,我测算至少能够销售出三万辆。”
    “你是怎么算出来,一半的价格能卖出三万辆呢?”张国庆对此很有兴趣。
    “我和工友们做的调查,是以别的类似商品为例,大概每降价10%,会有50%的销量上涨,我是按这个推算出来的。”郭晓亮腼腆地说。
    “那你再说说,这个成本下降这么多,是怎么算出来的?”
    “要设计专用的车床、工具,可以提高零件生产的效率。现在成本高,是因为每次生产的量太小,各工厂都是用通用车床生产,费时费力,还要技术好的工人才能干,当然成本高,如果用专门设计的车床,我说的成本下降60%只是初期的,后期下降幅度会更大。”
    “哪个零件用专用车床后,成本下降明显?”
    “好几个呢,比如车把、车架、轮盘。我这个里面都有计算。”郭晓亮指了指自己手中的文件。
    “我呢,有两个想法,你选一个。一是我出钱先建车把、车架、轮盘工厂,你来负责,挣的钱呢,归我,你对我负责,我给你比较高的工资;第二个呢,是你去筹钱,自己去建厂,挣的钱呢,一大部分要归股东,你自己拿一小部分。”
    郭晓亮心中纠结,脸上都表现出来了。张国庆也不催他,冲吴文玉笑了笑,吴文玉却是苦笑一下,好像是说:“他还是个孩子,你给他压力太大了。”
    又过了一会,郭晓亮终于下了决心,说:“我想选第二个,可是我可能弄不来钱。”
    张国庆呵呵笑道:“你这文件里说,需要多少钱?”
    “需要90万两呢。”
    “90万两,说说看,都有哪些?”
    “机器设备,要30万,厂房,要30万,还有配套设施20万,原材料、工人培训之类的。”
    “厂房、配套我给你建,算你租的,前2年免租,机器设备你掏一半价格,另一半算我入股,原材料、工人培训你要自己想办法,这样,你只需要筹25万两,有信心吗?”
    “我除了认识我姐,有钱人我真不认识了。”
    “你姐,不错,她是个富婆,让她把私房钱拿出来。你自己有多少钱?”
    “我自己不到100两,我姐有多少?”郭晓亮从来不知道他这个姐姐多有钱,眼里一亮。
    “拿出10万两没有问题吧。”张国庆看向吴文玉,他知道,吴文玉兼任的投资公司可不是死工资,那是按项目提成的,这些年,大部分项目都是吴文玉去操盘,这10万两只少不多。
    “有10万两,我就可以先下车床的订单,专用车床也需要好几个月才能造出来。”郭晓亮没有考虑吴文玉是否有10万两,还想着他那一期计划,还用不到10万两银子。
    “吴局,你考虑一下,工厂放在哪里,县里怎么配套这些问题,还有资金问题,也都一并考虑。”张国庆没有接郭晓亮的话,反倒是对吴文玉说了一句。
    “是。”吴文玉听张国庆这个语气,知道他已经下了决心。
    回家的路上,郭晓亮一会儿转头看一眼吴文玉,吴文玉被看的有些发毛,问:“我脸上有花?”
    “没有,我只是没想到,我姐居然有10万两银子。”
    “银子多少,对我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你觉得这事行,我就把这些银子都投给你。”
    “阿姐真好。”
    “你记住,规矩不能坏,这个钱是有监管的,一旦监管人员认为你的行为可能造成资金损失,就会撤换你,工厂和你就没有关系了。”
    几天后,吴文玉带着郭晓亮和一众筹建人员,又来做自行车产业发展的专题汇报,除了张国庆之外,张帅、陈宇峰,行政口的宗孝先和各局长也都参会。
    这次是正式汇报,郭晓亮又重新测算了一次,算出专门工厂建成后,可以降低成本超过60%,售价降低一半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每辆车的利润,前1000辆车的利润接近8万两白银。
    听完汇报,宗孝先先提了一个问题:这个利润比起纺织厂,似乎低得多,同样多的银子,投到纺织厂,很快就能回本,但投到自行车行业,回本速度慢很多。
    其他人也提出些问题,比如,没有合适的生产场地,与纺织厂相比,自行车产业对厂房的要求要更大;自行车产业耗费更多的钢铁,而钢铁是相对稀缺的资源。
    张国庆、陈宇峰几人都没有发言,他们都知道,自行车产量未来会非常大,投资肯定没有问题,而且相比纺织产业,自行车产业对生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过一番讨论,仍然是不看好的人居多,并非真的不看好,而是相对纺织产业投资,自行车行业暂时没有比较优势。
    张国庆最后发言,他说:“看来诸位对投入自行车产业有些怀疑,但是我呢,还是要坚持投资这个产业,原因有四,其一,我们的生产,主要是围绕‘衣食住行’几个方面的,纺织产业满足的是衣;粮食、住宅也基本满足人口需求;唯独行这方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仍就是马车为主。自行车的普及,会极大促进人员、物资交流,从这个方面讲,投资自行车是必要的。”
    “另一个方面,纺织品产量上来后,没有大幅度降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外市场。自行车产量上来后,也不见得会大幅度降价。高利润还能维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高利润,足够回本了。”
    “第三个方面,自行车生产,是机械加工行业,这类工厂能够培养很多机械工人,万一有重大军事行动,转产军工相对容易,但高利润的纺织厂转产就比较难。”
    “最后一个方面,纺织品维持高利润的时代很快会结束,陈国有很多仿制的机器,虽然效率和成品率都低,但他们也会改进,产量上来后,大家的利润都会下降。”
    众人又讨论一阵,算是基本认可了对这个行业的投资。张国庆此时又说,“本次投资,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设施部分,包含土地、房屋、发电车和配套道路,这部分大约是130万两,全部由明崇投资公司负责,第二部分,是实际的设备、人工、原料,大约50万两,这些由社会力量投资。三年内每种工厂只建设两家,三年后放开这个限制。所以,如果各位是投资人的话,要选好厂长,避免亏损。”
新书推荐: 穿成早夭的团宠 污泥中的狼 虐完渣男,做自己的小仙女 我,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系统】 和嫡姐换亲后我成了王府主母 邪术师是怎样炼成的【歌查德X】 奋进 不怕女星搞暧昧,就怕影后大十岁 末世农场:开局吃了人参果 重生归来,剧本杀中乱世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