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新科兰记事 > 第111章 冒出来的轻工业(卷9 王丽主政 12)

第111章 冒出来的轻工业(卷9 王丽主政 12)

    转眼王丽当盐州州长已经将近一年,下辖的县城从只有一个盐州城,扩展到5个县,新建了一个化工产业园区,铁矿场的产量也扩大了几倍。
    盐州城的安全形势有了很大的改善,王丽此时再外出,安保措施简化了很多,通常只需要半个班的卫兵随行。她的政务工作也算走上了正轨,偶尔她还能到学校去看看,甚至还到学校听了几节课,每次到学校,都会把学校上下折腾了个鸡飞狗跳。
    王丽在和学校师生座谈时,有一个老师提出,班上有一个叫王子修的学生,家里是做木梳的,在学习了机械知识后,提出想把家里木梳制作的过程机械化,但咱们盐州没有什么像样的机械,学校是否可以布置一间模型室,给学生演示?
    王丽当即表示支持,但她的思绪却在别的地方,她一直想在盐州发展一些与明崇不同的工业,今天这位老师是提了一个思路。这个时代,木梳是高科技产品,仅开槽那一道工艺,就需要练习一年以上的大师傅才能胜任,这种师傅,工钱很高,三天时间才能修出一把木梳,再加上装饰,成本更高,因此,一个高档木梳,价格都超过一两银子,即使是普通木梳,也要半两银子。
    过去因为需要干的事太多,一直顾不上这些生活用品,现在盐州这一年,县城中都没有发展像样的工业,这个木梳产业,倒可以发展一下。
    座谈会后,王丽找到了那名学生,那学生看起来已经十五、六岁的样子,衣着、相貌都很普通,那名学生看到一群人簇拥的美丽妇人,知道对方来头不小,吓得有些结巴。
    当过老师的王丽很有经验,几句话就让这同学平静下来,还攀了个同门的亲戚,两人进入了密谈模式。
    “子修,能说说你家的木梳工坊吗?”
    “姐姐,我们家的工坊可大了,有好几间房子,有一间啊,摆满了制好的木料,还有一间,是我爹的,他会把放好的木料开齿,我有时候也去帮我爹的忙,我爹说,这个工序是最难的,一不小心,整个木料就废了;开完齿的木料,再修一下,这个活我能干好,就是去掉开齿留下的木刺;然后还要上色、雕花,这些工序麻烦一些,不过我爹说了,这时候再出错,还有改正的机会,实在不行,就卖便宜点。”
    “看来子修还是个造木梳的行家,说说看,你想怎么用机器改进?”
    “我也没有想太明白,教科学的老师说,机械能省人力,还比人干的精准,我就想,木梳开齿是麻烦的工序,要是能用机器,减少些废料,加快些速度就好了。”
    “子修想的好。姐姐也不懂这些,这几天,我寻几个懂机械的老师去你家看看,你先回去跟你爹爹说说可好?”
    “谢谢姐姐,我回去就跟爹爹说。”
    王丽回到州府,还真把王子修的想法当成了事,叫陈延年安排下去,分成了几个问题:一是木梳在市面上的销量,二是产地大致分布和盐州生产情况,三是协调两个机械方面的老师,分析如何改进木梳生产。
    王丽的几个问题对于行业内的人都是常识,一天时间,陈延年就有了回信,木梳大都在酥州生产,据说那里千家万户都会做,大的工坊也有几十家,最着名的几家,专门为南陈的皇家生产,用料更讲究,工艺更复杂。至于盐州的销量,这个时候还没有统计局,只能大致估个数,大约两千把到五千把之间,酥州能生产多少,连估算都没有依据,只能说,很大。
    盐州有三家木梳工坊,产量都不高,王家的产量一年不超过200只。另外两家产量也不大,盐州市面的木梳,大多都是酥州货,甚至盐州这三家工坊,也打的是苏州的牌子。
    王丽听了情况,技术方面她没有关心,只记住如果订货,设计、生产,大约需要2个月,将木梳开齿机械化后,整个生产流程都会变化,最慢的过程是雕花美化,一个工坊可以招多个工人,会大幅度提升产量。
    工程师最后又提出一个问题,木梳的生产过程加入机械后,会有安全问题,原来的生产过程都是手工,风险比较小,加入机械后,会产生大量的木屑,又有锯齿摩擦,可能会有火星,而工坊内大量的木料,一旦失火,难以控制,城中建筑又多是木制,肯定会连累邻里。
    王丽已经明白木梳生产的基本情况,以王家的财力,无法负担专门订制的机械,也没有能力在城外单独开一个工厂,看来还得州府或者风险投资来帮忙。
    工程师提到的防火,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王丽准备在城外建设一个小的园区,将城内有安全风险的小工坊搬出去。城内的木制建筑,也要采取一些措施,避免火灾的蔓延。
    按王丽本来的性格,她会直接布置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历练,她把这个想法放到会议上讨论,让各局都提出专业意见,虽然决策速度会慢很多,但后遗症也会少很多。
    开齿的机器只用一个月就运到了盐州,是一台电驱动的机器。盐州并没有全城供电,只在州府有电,因此,这台机器只能安装在州府里面。王丽邀请王子修父子来参观,让人演示了开齿的过程,只需要几分钟,一只完美开齿的木梳就完成了。而这个工艺,是过去最难的点,需要半天时间,如果开偏一个齿,这只木梳废了不说,半天也就白干了。
    王丽答应租给王家这台机器,加工一个木梳,要收10文钱的加工费,子修父亲老王略微一想,就答应下来。他算着,一天时间就能加工出自己过去一年的量。
    第二天,老王就来到这个专门为他准备的车间,他带了300块木板,计算着这一天差不多能加工完。开齿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个电动圆锯,木料在滑轨的导引下,用一个不太快但稳定的速度开好一个齿。
    说起来简单,但机器运行过程有些震动,全凭老王几根手指稳定木片,前面三十多片还好,后面他的手就酸的用不上力了,只能休息一阵再来。
    一天时间,老王越来越慢,最后只加工了一百多块,这也是他的作坊八、九个月的产量了。
    回了家的老王一直在想两个事,一是这机器闲了一半时间,挺可惜的,二是加工出来这么多的半成品,又没有工人去做那个相对简单的收尾工作,太可惜了。
    老王把儿子王子修和他老子老老王叫到一起,商量怎么解决。老老王说,“要不,把半成品的木梳3钱银子一个,卖给赵家和刘家,这样咱们挣的也多。”
    老王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咱们盐州城里,就这两家老挤兑咱们,说啥也不能叫他们落着好。”
    王子修也熟知木梳制做的工艺,他说道:“这半成品的木梳,就剩三道工序,细磨、上油和雕花,前两道是必须的,后面一道是美观的,叫我说,细磨和上油咱们找几个人帮忙,雕花咱们做个铁模,烧热了往梳子上一压,就是一个标。”
    “这样的梳子可卖不了多少钱。”老王吧嗒着嘴说。
    王子修:“我们成本低,可以卖的便宜点。我们老师说,机器生产后,会大幅度降低成本,然后降低商品价格,先一步使用机器的工厂,会把手工坊挤垮。”
    听了王子修的话,老王陷入了思考,过了一会,他下了决心,说道“爹,你先烙花,就按子修说的,用简单的图案,一天烙三、五十个不成问题,子修上学回来再精磨、上油,一把梳子咱们卖7、8钱,肯定好卖。”
    王家商量的同时,王丽也在开小会,他和工业局的两位领导也在讨论木梳的生产,参会的还有几个人,分别是市场调查员,机械工程师和几个相关的人。
    王丽来盐州将近一年了,说实话,她对自己一年的成绩很不满意,从绝对指标上看,盐州的人口还比较靠前,经济指标居中,但从增长率上看,人口增长倒数第一,经济增长也是倒数,花钱指标倒在前面,如果各个县城把这些指标放在一起比,王丽肯定会不好意思,甚至辞职都有可能。
    好在张国庆总是安慰她,刚解放第一年的县,情况都差不多,主要工作要放在稳定人心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花钱多,成效小,以后会慢慢变好的。
    发现梳子产业可能成为盐州的经济增长点后,王丽很想抓住这根稻草,她安排了调研,让工业局也做了分析,今天这个会,是机器到位生产一天后的第一个会,就是通报情况,分析可能性。
    调研员先通报了到酥州调研木梳生产的情况,“一万多个家庭以制作木梳为主业,还有大的工坊三十多家,其他各类工坊几百家,苏州城内有多个集市,销售生产木梳的各类原料,初步估计,酥州城年产木梳能够超过400万把,这些梳子有将近300万把售往南陈各地,剩余的大多售到金狼。海外也有一些销售,数量不到20万把。”
    “一把梳子养活一个大城,酥州每年卖梳子收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两银子。酥州木梳的均价超过一两银子,中档的一把一两多银子,特别定制的高档梳几十两一把。”
    工业局局长阮光剑分析了盐州大规模生产木梳的优势劣势:“劣势四点,一是盐州不临江,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不如酥州方便;二是盐州人口远少于酥州,各种技工数量也不足;三是过去盐州没有大规模采购原料,货源不见得有保障,也没有外销木梳的经验,没有现成的客户;四是盐州街道窄,防火上有缺陷。优势是生产成本低,可以很快扩大生产规模。”
    王丽听完发言,安排了工作:“工业局要尽快组织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木梳生产,先在城外找一片合适的区域,建立防火工厂和仓库,然后把城内的生产存储设施都搬出去。分别和三家木梳厂对接,提升产量。”
    “前期考虑把产品卖到我们自己的区域,先把酥州梳子挤出去一部分,再考虑金狼市场,金狼国号称8000万人,市场还是有的。”
    “除了木梳之外,工业局再和机械研究所对接一下,找找类似的产品。”
    这次会议后,工业局的工作来了个大转向,原来工业局的主要工作在盐场和化工园区,盐场主要依靠私营业主,工业局只要做好统计工作就行,化工园区是盐州的重点工作,州府还有一帮子人在忙,工业局也是跟着办些杂务,没有压力,日子过的还算逍遥,这次会议后,工业局有了自己的中心工作,原本只有十来个人的局,一下抽出一半去搞木梳,整个局都紧张了几倍。
    阮光剑局长亲自抓木梳产业建设,原来的工作都转给了副局长。小小的一个梳子,让阮局长忙得飞了起来。
    先是要在城外找块地,这就让阮局长跑了半个月,而后又要协调新标准建设厂房,又要协调安装发电机,一桩桩一件件,都只能亲自安排。
    期间,又要和王、赵、刘三家协商,王家开始还想独占机器,悄悄发财,对阮局长的提议相当抵触,工业局第一次提议扩大产量,一起在城外新建厂房后,老王就找各种理由不与工业局的人见面。他已经尝到了甜头,没有几天时间,他挣的银子,已经超过了平时一年的数。
    可惜好景不长,他存的木料很快用完了,做梳子的木料切割好后,都需要一个老化的过程,要不然做好梳子后,很可能会开裂。显然,他现在再去切割木料,老化也来不及做了,只好让出了加工室,他最担心的是,赵家和刘家也去加工,这样他就没有优势了。
    第二天,老王又跑到加工室里,果然看到刘家正在操作,他心情复杂地回到家里,也没了干活的心情。千防万防没有想到,机器自己没有掏钱买下,人家想租给谁用,就租给谁用。
    老王窝了满肚子的气,主动去找阮局长,找到工业局,阮局长居然没在,有人给他指了方向,说是在城东二里的地方看工地,他又气冲冲地出了城,去追阮局。
    出了城,果然找到了阮局长,老王张嘴就指责:“阮局长,那机器你为啥叫别个家用?”
    阮局长却并不管气势汹汹的老王,依旧笑呵呵地说话:“老王啊,按你这说法,那机器别个不能用了?”
    老王心里也知道理亏,但这口气一直堵着,自己筹划几天,被这个阮局长一下子破了,他今天要好好骂骂:“那机器是我家娃子在学校想出来的点子,别个用,算是偷了。”
    阮局长有意和老王聊聊,找了块石头,自顾自坐了下来,又指了指另一块石头,示意他坐下。老王气鼓鼓地坐了下来,等阮局长说话。
    阮局长没有解释,而是问道:“老王,要是你家子修想出这个点子,没有州府,能做出这机器吗?”
    老王一听,这样问自己就立不住脚了,马上急了,说:“没有俺家娃子的想法,州府也造不出机器。”
    阮局长笑了笑,“我说了你也不信,很多机器早都造出来了,只是没有人用才放在那里。这事也不说了,就问你,只凭你家子修,啥时候能把机器造出来?”
    老王赌气说:“赵家、刘家用,我就咽不下这口气。”
    阮局长看老王不想讲道理,笑呵呵地又问:“老王啊,按你的想法,这机器就只给你用,你一年准备卖多少把梳子?”
    老王这个问题也想过很多次,按他的想法,有了机器,他一家子一年最少能卖两千把梳子,那就发财了,再造的多,他也不是没想过,感觉自己那一家人累死,也就能造2000把,再多也卖不出去了。此时听到阮局长的问题,狠狠心,回答说:“怎么着也得两万把。”
    阮局长又是呵呵一笑,说,“行啊,要是没有货,我可不答应。”
    老王一听,有点急眼,心想,“啥情况,吹个牛还要兑现?”又一想,“难道阮局长愿意买,这可是个大生意。”他不禁疑惑地望向阮局长。
    阮局长看他一脸迷茫,就再加一把火,说:“我叫人给你签个合同,一年两万把,供不上货你可要赔钱。”
    老王此时也顾不上机器的事了,迷迷糊糊地站起身,回到家里,他还没有从这个消息中恢复过来。
    老王想了很久,几个问题都没有想通,还越来越糊糊,他不确定,阮局长是不是忽悠他的,两万把梳子,够盐州人一人一把,这么大的量,用到哪里?他也不确定,如果阮局真的要这么多,自己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赵家、刘家知道不知道阮局长的想法,看样子阮局长和那两家也很熟。
    老王想到这里,决定去赵家或刘家探探口风。还没等他出门,赵家、刘家的家主一起来到他家。虽说老王对赵家用机器的事耿耿于怀,但赵家家主来了,他还是假惺惺地拱手相迎,将两位家主迎入正堂。
    几位家主互相恭维一番,哈哈笑着,就是不进入正题,最后老王忍不住了,就问:“两位来我这小地方,不知道有什么见教?”
    赵家家主和刘家家主互相望了一眼,赵家家主沉声说,“王掌柜,不知你家的木梳,可否卖给我一些?”
    老王心中一惊,心说,“我还想买你们的货。”于是哈哈一笑,说道:“这两天兄弟也是接了一批单子,正愁没办法交货呢,怎么,两位?”
    三人互相一望,似乎都明白了什么,刘家家主问,“莫非王家也是两万把?”
    此话一出,三人都明白过来,刚才和谐的气氛顿时消失,三人都坐在椅子上沉思,空气突然安静。
    过了好一阵,刘家家主叹了一口气,说:“阮局长是搞什么鬼,要这么多木梳。”
    赵家家主却站起身来,说:“看来阮局长是真要,不是逗我们玩,还是回去想想,怎么挣这个钱吧。”说完大踏步走出大门,刘家家主看了老王一眼,也快步跟了上去。
    阮局长并没有将希望都寄托在三家身上,城外的厂房也还需要几个月才能完工,他需要把王丽安排的几件工作都往前推,其中一项就是防火。
    他安排一个专人,每天都要把三家的成品收走,同时把生产废料也清理干净,避免因为大量木料堆积导致火灾。
    至于王丽要求开发的类似的产品,他也找了几种,其中一种是竹茶杯,生产非常简单,原料本地也有,只要今年加大这个品种竹子的种植,一年就能大量收获。类似的还的木的炒菜铲,木碗、木盘之类。
    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生产的门槛很低,但传统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引入电动的锯、磨之后,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新书推荐: 我,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系统】 和嫡姐换亲后我成了王府主母 邪术师是怎样炼成的【歌查德X】 奋进 不怕女星搞暧昧,就怕影后大十岁 末世农场:开局吃了人参果 重生归来,剧本杀中乱世求生! 穿成稀有雌性逆袭整个星际 离石游记 落落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