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新科兰记事 > 第120章 招降刘崇辉(卷10 有限扩张 9)

第120章 招降刘崇辉(卷10 有限扩张 9)

    其实,除了连州城中,还有上千金狼军兵,拿下来有困难,其他几个县,包括刘崇辉驻守的陶城,都是士兵不足,防御早已是千疮百孔。
    刘崇辉的斥候看着对面越来越大的营地和营中的士兵,回报说,对方营盘可囤数千人。刘崇辉心中思量,只要对方过河,就马上撤回连州,但看对方这么多天,也只架了4只木筏,按那个大小,也只能过来三十人,根本不用怕,也许,对方主将与自己有相同的想法,只是想拖一拖,趁机挣点钱?
    双方隔河而望,一晃居然过了一个月,连里接到通知,秘密渡河,到对方大营西侧阻击,大营不要撤,留下一个班看守大营。
    看来是其他县已经取得胜利,要将这最后的金狼军包了饺子。与此同时,金狼大营刘崇辉也得到了汉军突然发兵,一日之内袭占港南、云海、沐县、陶城等四县和连州,等于自己手上这四县一州全丢了,就留自己在野外大营之中。
    得到消息后,刘崇辉有过短暂的想法“打回连州”,只一会,他就想到,还是命要紧,赶快走,北边是陶城县城,已为大汉所占,东边是港南,也被大汉占领,东北方向的连州就更回不去,那里汉军数量必定最多。他能走的方向,只有往西,但西边路是最难走的,他要走西偏北一点,有一条官道可走,虽然也在山中,却是相对好走的一条路,想必汉军刚占几个县城,此时应该尚未腾出手来封锁这条官道。
    刘崇辉虽然不愿打仗,却是随时准备逃跑,光他下命令撤军,后来又取消命令就有两次,所以营中士兵都已经准备好,此时他一下令,半天时间,前锋营就出发了,他自然是跟随前锋营出发,将大量还没有准备好的士兵扔给副将,让其他人务必当天就出发。
    刘崇辉选这条路,也是参谋部给苏慕武连队选的路。苏连长有个说法,如果刘崇辉扔掉一部分辎重,那他可以走山路,但到现在,两军都没有大规模交战,损失也是小的可怜,这种情况下,如果刘崇辉丢弃辎重,必然会受到质疑,如此就赌他不丢弃辎重。
    刘崇辉带着前锋营却没有多少辎重,而且是以骑兵为主,行军速度颇快,他认为,汉军必然不会料到,半天时间他就能带大队人马撤退,而且是骑兵,无论大队人马能否安全撤退,他们前锋营必然是没有问题的。
    双方就这样想到了一起,刘崇辉不知道对方提前一晚上出发,汉军没有料到刘崇辉逃跑如此之快。
    还没有走到阻击点,就有战士听到有马队的声音,根据声音判断,马队离这里只剩3、5里地,对骑兵来说,这几里地也就十来分钟就到了,军情紧急,容不得多想,苏慕武连长命令,“孔副连长,你带3排,立即寻找一阻击点,拖延敌军行军速度,我带一排、二排,跑步到下一阻击点,你部完成任务后,想办法与我会合。”
    孔思松平时就很注意观察地形,命令一下,他就想到刚才行军中路过的土石坡,坡上树木稀少,视野较好,可以控制下面官道,后面的山中,树林较密,也容易脱身,立即命令三排转回头跑步占领那处土石坡。
    战士刚刚隐蔽完成,就看到转过来的骑兵队伍,显然这支队伍并不着急,速度也不快,对于骑兵行军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的速度,快速奔跑,只能在冲锋的时候,否则马匹受不了。
    孔思松对三排长李光明说,“我下去试试,看能否招降对方,李排长你做好战斗准备,万一对方要放箭或者纵马冲击,就开枪阻挡一下。”李光明坚决不同意孔思松去,孔思松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他不能出事,他叫来排里一个口才不错的战士,叫罗梧桐,简单交待几句,罗梧桐就将装备留下,空手拿个小红旗就要下去。
    孔思松拉住他,说,“等敌军前卫先过去。”
    骑兵队前面约有三十来人,散开着往前走,后面两、三百米处是大部队,等前卫过去后,罗梧桐出现在官道上。
    骑兵队大部转过这个弯,突然看到穿着大汉军服的士兵,手持小红旗,正站在路中间,急忙停住战马,再仔细观察,确实只有这一个小兵。两方相距只有四、五十步,骑兵一个冲锋或者一箭,就能结果了这小兵。
    罗梧桐看骑兵停了下来,还引起一些混乱,等对方都稳住了,才喊道,“我乃大汉战兵,我家上峰有话要对你等说,可有管事的?”
    骑兵立即将情况汇报给刘崇辉,刘崇辉刚才听说有敌军士兵在路上就觉得不好,这说明大汉肯定不会在这里放一个兵,只是其他人不知道在哪里。
    他把心腹卫兵叫过来,让他去和对面士兵讲话,不管怎样,先听听讲的是什么。
    一会那卫兵回来,说对面那兵说,“前面有汉军阵地,后面有追击而来的汉军,希望我们就此投降,他们会保护我们的安全。”
    刘崇辉几名手下听后,产生了争执,骑兵队长反对意见最强烈,他不信敌人这么快就能在前面设伏,刘崇辉其他几名亲信则是要么不说话,要么态度暧昧。
    那名卫兵又说,“他希望和刘将军说话,他身上没有武器,将军无需担心。”
    刘崇辉一直没有表态,其他人也不知道他什么态度,此时都不支持他只身犯险。只是刘崇辉不知道犯了什么毛病,非要亲自去和小兵说话,几名卫兵护卫在他身后几米的地方。
    那士兵看他一身甲胄闪着金色,做工比其他人的甲胄高出几个档次,知道这是个大官,拱拱手问,“敢问来将何人?”
    “我便是你要见的刘将军。”
    士兵仔细盯了来人几眼,确定对方应该就是刘崇辉,朗声说道,“将军可近前些,我有些话,还要细说。”
    刘崇辉提马又向前走了几步,士兵轻声说,“我们上峰叫我给将军带句话,若是将军就此走了,连州城中的家眷,还有积攒了一辈子的财物,就都不属于将军了。”
    刘崇辉心中一动,那士兵又说,“将军已经身在险境,不知有多少火器正瞄着将军。”
    刘崇辉说,“我如何信你?”
    士兵回道,“将军可回到队伍中,看谁不顺眼,用马鞭指向他,他就会被击毙。”
    刘崇辉心中一惊,调转马头回到队伍中,再次商议,骑兵队长仍是强烈反对,刘崇辉将马鞭指向他,问,“你认为大汉军不可能埋伏,说说你的理由。”
    队长还没有说出一句话,就被几粒子弹穿了身体,刘崇辉吓的马鞭都掉在地上,他也急忙滚下马,他能够感觉到,炙热的子弹是从旁边一处山坡射来的,此时的他,正在天人交战,“如果降了,对方说的条件,是否兑现,只能赌对方说话算话,这无异于是希望老虎不吃肉,但不降,可能现在就要交待在这里,连赌的机会都没有。”
    看样子对方并不着急,也不催促,有骑兵要将挡路的兵抓过来,被刘崇辉制止,过了一会,他下了决心,“降了。”
    他问那罗梧桐,要如何降,罗梧桐叫他们全部下马,把所有武器都挂在马上,都头以上的军官,全部往远处走一些,自然有人来接头。
    骑兵前卫发现后面有事,也赶紧回来,然后一并加入降兵。
    孔思松看士兵罗梧桐一个人就俘虏了一千多骑兵,带了两个班先来接收军官,剩下一个班在山坡上继续警戒。
    两个班看押一千多骑兵俘虏,压力山大,好在这些兵似乎也没有反抗的想法,都老老实实在坐在官道旁边休息。
    安置住俘虏,孔思松让罗梧桐和另一名士兵多骑几匹马去向连长汇报,苏慕武听了汇报,也是十分纠结,他的任务是在此阻击敌人,敌人先头降了,这么多俘虏,一个排押着有困难,可是他这两个排守这地方,困难也很大,敌军只是先锋骑军降了,后面还有几千步军,如何是好。
    纠结到最后,他叫罗梧桐把多出来的4匹马留下,让他们先回排里,连里最多只能派出一个班支援。
    孔思松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他认为,这个排最低目标是把这些俘虏带回去,更好的结果是劝降更多的敌军。他将刘崇辉请过来,希望刘崇辉能配合他,招降其余步卒。
    此时刘崇辉十分忐忑,孔思松安慰他说,“将军身为汉人,又为刘姓,正当为大汉效力。大汉对立了功的人从来不吝惜奖赏,将军可再立新功,为北地汉人表率。”
    刘崇辉听出孔思松的意思,“如果自己配合的好,以后金狼这边的汉人都会看着自己的待遇,大汉这边必然不会难为自己,甚至还会刻意提升自己的品阶,用来招降金狼国中的汉人。”想到这里,刘崇辉立即拱手,“全凭将军调遣。”
    孔思松大喜,“我欲与将军一起,共同招降后续部队,将军可愿帮我?”
    刘崇辉再拱手,“此必犯险,若将军不避,罪将亦不避之。”
    孔思松说,“将军可暂歇一时。请。”说着让刘崇辉还回到战俘军官人群中。
    孔思松等到罗梧桐归来,罗梧桐说明了苏连长的决策,意思就是让孔思松带着一个排把俘虏押走,为此还派给他一个班。孔思松考虑了一会,对三排长李光明说,“我们留下50匹马,让连长支援我们那个班把其余的马匹都带到连长那里。我们骑马押送俘虏。”
    转头又对罗梧桐说,“梧桐,我看你口才不错,一会把俘虏带到一个开阔地,给他们讲讲大汉当兵、做工的收入,汉地的繁荣,俘虏能不能安全带回去,就看你的了。”
    罗梧桐说,“没问题,我再挑2个人,我们配合着说,效果更好。”
    孔思松看罗梧桐一脸跃跃欲试的样子,笑道,“人你随便挑,只要把事情办好,就是大功。”
    罗梧桐行个礼,就去安排了。
    孔思松看着罗梧桐的背影,对三排长李光明说,“人才啊。”
    又对三排长说,“我打算带一个班,换成金狼的服装,以护卫的身份,与刘崇辉一起回去,遇到他们大部队,再让刘崇辉将他们的带队偏将叫过来,争取一窝端了。你带人把俘虏从岔路往东带,直接去陶城。”
    三排长说:“副连长,这太危险了,我来护卫刘崇辉,你押俘虏吧。”
    孔思松:“这支敌军,给我的感觉就是避战、惧战,我们去,有可能成功,这样就少了很多杀戮。危险肯定有,危险就你去,那我这个副连长算什么?我这个副连长下到排,可不是躲危险的。”
    两人又争抢一番,最后孔思松还是怕出岔子,坚持去招降,只是一个班的护卫,变成两个班的护卫,三排长带一个班押送俘虏。
    孔思松下定决心,又把两个班长叫来,让他们做好万全准备,然后再将刘崇辉也叫过来,让刘崇辉介绍情况,刘崇辉说,“我带这支部队,战力不强,有一半是下面各县的县尉带队,他们这些人,心中都念想着被汉军占领的县城,更无战意。只是火器营从京城而来,队正完颜尔丹心高气傲,号称是皇族,军中谁也不服,他的几个队副和其他兵士,也以京人自居,极难管束。营中驻扎之时,就与其他常起冲突。”
    孔思松听了之后,感觉自己兵力太少,万一火器营闹事,两个班肯定难以弹压,想到刘崇辉既然说出,也许有办法,就问,“刘将军可有办法?”
    刘崇辉犹豫一下,说,“可将火器营单独调走。我拟一道军令,让火器营先出发,其他将官在本地有家有舍,不愿离开者多,更易劝说。”
    “劳烦刘将军。”
    “好说。”
    刘崇辉取过纸笔,刷刷几笔,写就一令,“建山将军,骑兵前锋已至拦马坡,探马有报,汉贼起兵尾随大队,本将思虑,火器营行走缓慢,为免有失,建山弟可令火器营继续前行,其余大队暂囤于二里岗半日以阻贼军,半日之后,再行启程。”
    孔思松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刘崇辉盖上大印,由刘崇辉一名亲兵和汉军兵士共同去送命令,临走时,刘崇辉将那亲兵叫到跟前,再次交待,“老夫和这一千多人的性命,就交到你手了,军令送到后,一定严令火器营先出发,你尽快赶回。”
    那亲兵本身受刘崇辉不少恩典,当即叩头,“将军放心,定尽心竭力。”
    三排长首先带着其余俘虏转向陶城方向,剩下刘崇辉的亲兵十余名,几名骑兵队的队副,和两个班的汉军共同沿来路返回,快与火器营照面时,这四十来人转向路边,找一隐蔽之处,等火器营过去后才继续上路。
    再走不长时间,果然看到大队人马,正在扎营,刘崇辉率众进入大营,兵士们急忙行礼。想来是只要在此半天时间,整个大营并未起帐,士兵们也很混乱,转了一圈,他才找到副将雷建山,也未下马,只叫雷建山召集各队主官以上,到岗上议事,说着用马鞭指了指营旁不远处的二里岗。
    这些人骑马先上了岗,不长时间雷建山也带着十几人上了岗上,他的卫兵被挡在岗下,岗上都是刘崇辉的亲兵。
    经过一番恐吓和利诱,说明当前已经是前有阻截,后有追兵,如果不降,不仅会身死,家中也受牵连,如今大汉军留下一条生路,骑兵队已经全体叛降,剩下他们这些步军,跑跑不过,打打不过。
    虽然有几句质疑,整体却无大的波澜。雷建山问,“将军为何让火器营走了?”
    刘崇辉回答,“火器营都是眼长在脑袋上面的,他们在,咱们降不了,让他们去吃吃汉军的枪子,不用一时三刻,就会回来的。”
    这边孔思松劝降刘崇辉,俘虏超过5000人,那边苏慕武收到孔思松的消息,知道火器营要来,也早早布置,几炮打去,就将火器营打懵,四处乱跑,建制也乱了,费了老大劲,才抓了六百多俘虏,剩下的居然不知道跑到哪里了,好在完颜尔丹这个号称皇族的人也被活捉,算是重大战果。
新书推荐: 我是罪恶克星! 以爱为食的少年遇见了病娇 大日合欢吞天诀 穿成早夭的团宠 污泥中的狼 虐完渣男,做自己的小仙女 我,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系统】 和嫡姐换亲后我成了王府主母 邪术师是怎样炼成的【歌查德X】 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