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421章 意外事件:为何孔子认为是时候推行礼教了?

第421章 意外事件:为何孔子认为是时候推行礼教了?

    鲁国刚平息了一场南蒯之乱,但列国诸侯貌似都要在这个时候内乱一把,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超级大国楚国的内乱尤为引人注目!
    先是楚国掌握实权的公子弃疾居然造反,干掉了强悍的国君哥哥楚灵王,并设计让另外两个兄长自杀,稳稳坐上了楚王宝座,史称楚平王。
    楚平王一上台,就给列国诸侯一个仁德良善、爱好和平的形象。楚平王宣布,蔡国、陈国复国,表示五年之内,楚国不攻伐任何一个诸侯国!
    然后,楚平王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政整顿运动,采取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如施舍贫贱,救助穷困;抚育孤幼,供养老残;收拢游民,救援灾祸;减少税负,赦免罪戾;治理奸邪,举荐有才;奖赏有功,和睦亲族;任用贤能,物色官吏;结好四邻,休兵罢战;礼遇他国来楚寄居人士,妥善安排国内世家子弟,等等。
    啊?楚子有德啊。
    整个春秋江湖都在赞美楚平王,这样下去,不需要五年,楚国将真正成为列国诸侯的表率,这样的诸侯才是真正的盟主该有的样子。
    至少鲁国人是这样想的。尤其是鲁昭公,他对楚平王羡慕妒忌却不敢恨。
    大家都是诸侯国君,自己的爵位还是侯爵,你楚子不过是子爵,但能够牢牢将国政大权掌握在手中。
    相比之下,自己这个侯爵,值个屁啊。
    但过不了多久,楚平王就在一场整肃贪腐行动中,灭掉了为楚国立下赫赫功勋的养氏家族,再杀了为自己夺位有着大功的斗氏家族宗主斗成然。
    牵连无数,楚国内部一片血雨腥风!
    晋国呢?
    当然也不甘示弱地搞起内部斗争来。
    邢侯和雍子两个大夫争地,结果因为负责审理案件的大夫羊舌鲋收受贿赂,断案不公,导致邢侯怒极当场杀死羊舌鲋和雍子,邢侯也被问斩抵罪。
    鲁昭公听着执政上卿叔孙婼给自己介绍着国际形势,还有什么曹国国君、吴国国君去世了什么的,他都不怎么关心。
    但真正让自己关心的事也来了,那便是莒国的事。
    莒国,看来是彻底要完蛋了。
    因为莒国国君莒着丘公去世了,而来自莒国的情报人员送来的消息令人振奋,继位的莒国国君不得人心,莒国,估计马上要内乱。
    死得好,就让你莒国佬乱吧,最好是乱作一团!
    鲁昭公恨恨想着,季孙意如也恨恨想着。
    正是因为莒国在晋国面前告状,使鲁国被剥夺了平丘会盟的资格,还让季孙意如被晋国拘押了好几个月。
    莒国与鲁国的矛盾,看来今生今世是不可调和了。不,是世世代代不可调和了。
    既然不可调和,那就时刻准备干掉你莒国。
    密切关注莒国情况。
    鲁昭公下了令,季孙意如和叔孙婼、仲孙羯都认为这个命令下得非常英明,是鲁昭公这一生难得的几个英明决定之一。
    这是鲁国的想法。
    鲁国的想法很多,你晋国既然对鲁国如此蛮横无礼,那是不是要多打打楚国的交道呢?
    不管如何,鲁国,必须强化国防力量建设,将军事问题摆到重要问题。
    想想费邑叛乱时,堂堂鲁国整个国家的军队,居然还被区区一个费邑的军队给打败,这说明鲁军的总体战斗素养还有待提高。
    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才可以在这个越来越血腥的春秋舞台亮几次相。否则,可能连跑龙套的资格都没有。
    那就倡导尊崇军武之风吧,鲁昭公也好,叔孙婼、季孙意如也好,都认为必须加强军事斗争能力建设。
    晋国,说不定还要拿鲁国开刀哩。
    三桓中,只有一个仲孙羯,他几乎将全部心思用于研习礼仪上。这种军事上的事,就由你们说了算吧。
    既然要倡导尊崇军武,那就先开展一场大规模的祭祀吧,祭祀不毁之庙--武世庙。
    武世庙,是鲁国先君鲁武公之庙。相对的还有一座文世庙,那是鲁国先君伯禽之庙。
    鲁国曾经强调文武相济,所以对文世庙和武世庙非常尊崇。规定无论何时,这两座庙都是不毁之庙,即要永世保存,接受后人祭祀。
    这一次,祭祀的正是武公庙。
    公元前527年2月15日,鲁中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武世庙仪式。
    因为涉及到军备武事,鲁国一直由卿大夫子叔弓在负责,所以祭祀武世庙,也由子叔弓主持。
    结果,子叔弓在主持祭祀时,不知是因为太累了,还是因为太兴奋了,反正就在祭台前一头栽倒,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暴毙而亡!
    且是在先君武公的武世庙里,堂堂卿大夫,无病暴毙,这几个意思?
    整个鲁国都慌了。难道,先祖是告诫大家,不要再摆弄刀戟战车了?
    那要摆弄什么?
    人间正道,文武相济,难道先祖提醒大家要加强文德?那岂不是要高度重视礼仪?
    春秋暑期,鲁国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当然是祭祀这档子事了。这一次武世庙祭祀之变,让整个鲁国都开始重视礼仪文化!
    快,大家都要加强礼仪文化的学习研讨,大兴遵礼学礼之风。
    有一个人,立即响应了这种来自鲁国最上层的号召,他毅然辞去了在季氏家族的乘田之吏,选择了自主创业!
    他,就是孔丘。
    公元前531年,为维系生活,孔丘委身季氏家族,五年来先后担任了季氏家族的委吏和乘田吏,在季氏的仓库管理和畜牧管理这两个岗位上兢兢业业,从无差错。
    孔丘的工作能力和谦虚礼让的为人处世态度,得到了季氏家族上下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一直在关注着他的鲁昭公、仲孙羯等人的肯定。
    但由于这些年来,鲁国实在也是多事之秋,尤其是楚国灭了陈国、蔡国,讨伐徐国,不断挑起战火,给列国诸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晋国因此而组织平丘会盟,有意针尖对麦芒,以强势回应楚国的强势,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貌似一触即发。
    鲁国,哪里有闲心管本国事务?
    偏偏晋国又极不待见鲁国,鲁国趁莒国虚弱时讨伐了一次莒国,结果就一直被晋国教训。
    不用说鲁昭公多次朝见晋国被无礼拒绝,三桓之首季孙意如还被晋国拘押数月。
    这还不算,公元前527年冬,鲁昭公硬着头皮再次朝见晋国,试图为鲁国争取一把良好的国际环境。
    结果,鲁昭公又被晋国扣留,连过年都没放回。直到第二年夏,即公元前526年夏,才被晋国放回,整整被扣留了半年!
    这个时候,自以为完全有能力代替晋国成为新的中原诸侯联盟盟主的齐国非常活跃,到公元前526年夏时,齐国已经拉起了一个由齐国、郯国、莒国、徐国组成的山东小同盟圈。
    强大的齐国蠢蠢欲动,对鲁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但鲁国刚经历了一场内乱,实在是焦头烂额。
    孔丘一边读着古籍,一边看着这个世界。
    他相信,这个世道,那些大国到处炫耀武力,迟早要碰壁。令他欣慰的是,如今鲁国终于开始强调礼制建设了。
    孔子认为,如今天下大乱,根本原因就是废弃了大周王朝的礼制。
    要实现天下太平,列国诸侯相安无事,诸侯国内君臣有序,民众安居乐业,唯有努力将维系大周王朝的礼法制度给恢复起来。
    但靠自己一个人是不够的,自己的朋友圈必须扩大。克己复礼,需要一大堆人。
    孔丘不能再将大把的时间用于当一个季氏家族的乘田小吏了,他自信自己已经掌握了相当的知识,也有了最好的机会。
    他必须要将自己的主张,通过某种形式宣扬出去。
    那就干吧!
新书推荐: 谍与战 四合院:贾张氏的快乐生活 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 精灵:从抽到不破壁垒开始无敌! 清冷白月光?不!我是天命大反派 我在恋爱综艺里社交牛逼 帝江 我是罪恶克星! 以爱为食的少年遇见了病娇 大日合欢吞天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