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425章 狂士琴牢:为什么孔子要批评琴牢赴卫国吊唁宗鲁?

第425章 狂士琴牢:为什么孔子要批评琴牢赴卫国吊唁宗鲁?

    郯子办完公差就回国了,孔子学到了文化知识也回阙里继续与曾点、冉耕等几人研讨交流。
    孔子继续开门招徒,尽管学生很少,但孔子相信自己。
    只要自己的学问足够深,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多。
    这不,孔子很快就有另一个学生了,琴牢。
    琴牢,氏琴名牢,字子张、子开,人称琴张。
    有意思的是,琴张之所以以琴为氏,应该是因为善于抚琴,是当时有名的琴师,故以乐器为氏,是琴氏鼻祖。
    因为琴牢以牢为名,故其后人也有以牢为氏的,故琴牢又成为牢氏鼻祖。
    有意思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一种叫琴人的官职,源于楚国公室芈姓。
    据说,楚国的琴人并不是抚琴的乐人,而是守护琴城的官吏。
    这个琴城也不是产琴或者以琴出名的城邑,而是指楚冢,即楚国的琴人是专门守护楚国公室陵墓的官员。
    于是,楚国的琴人之后,就有以琴为氏的,这便是楚国的琴氏渊源。
    琴牢本是卫国人,有一次到鲁国,在曲阜的阙里听了孔子的一堂课,顿时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拜孔子为师,成为孔子早期弟子之一。
    有意思的是,孔子早期弟子中,曾点也好,琴牢也好,都是性格不羁,被世人称为狂人。
    曾点的狂,我们都知道了,鲁国第一大权臣季孙宿去世时,这小子居然跑到季府门前放声歌唱。那琴牢狂在哪里?
    这要与卫国发生的事有关。
    卫国发生的事,当然是指卫国内乱的事。
    这事虽与鲁国没多大关系,但与鲁国孔子的学生琴牢有关,那我们就好好讲一讲。
    最近列国诸侯内乱不断,如楚国,居然发生了国君楚平王占了儿子太子建的老婆,又屠戮功勋赫赫的伍氏家族,迫使伍子胥追随太子建流亡宋、郑、晋等国。
    最终太子建在郑国搞阴谋而被杀,伍子胥带着太子建之子公孙胜逃亡去了吴国。
    宋国也乱了。国君宋元公是一个无信无义之徒,偏偏又忌惮国内华氏、向氏两大家族,终于激起两大家族联合起来反叛,杀死了大批宋国公族子弟。
    最后,居然搞了一出君臣互换人质的事,而且宋元公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包括世子都交给华氏、向氏两大家族为人质,国家这才勉强安定了下来。
    但谁料,后来宋元公不顾自己儿子们的死活,居然先下手为强,将向氏、华氏交给自己的人质全部杀死,并向两大家族发起了突袭,最终迫使两大家族流亡国外。
    那卫国呢?卫国的事更离谱。
    卫国国君卫灵公倒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他的哥哥公孟絷,还有他的叔叔公子朝。
    先说公叔朝。
    公子朝是一位美男子,风流倜傥,就成了守寡的嫂嫂宣姜的情人。
    宣姜是卫国太后,公子朝与宣姜私通这样的事,让公子朝非常担心。
    要消除隐患,最好的办法是灭了兄弟国君,由自己来当国君。这样,整个卫国自己最大,自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
    再说公孟絷,这是一位身体有残疾的人,具体讲就是腿脚有疾。
    作为国君卫灵公的哥哥,公孟絷自以为卫国国君之位本是属于自己的,只是自己身体有残,这才将国家给了弟弟。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公孟絷掌控国家的野心。
    首先公孟絷把卫国卿大夫之一的司寇齐豹当成自己的小弟,呼来唤去,要办事的时候由齐豹出面,受苦受累。
    平时的时候,司寇一职相关利益就全部由公孟絷自己掌控,包括人、财、物等。
    这让齐豹非常愤怒,但齐豹从不表现出来,至少他不敢明面上反对公孟絷。
    既然明面上不反对,那就要表现出绝对的忠诚。
    齐豹将自己手下最得力的一个人献给了公孟絷当车右,这个人叫宗鲁,孔武有力,忠勇两全,深得公孟絷信任。
    公孟絷掌握了司寇大权,这让卫国执政上卿北宫喜和卿大夫褚师圃非常不满。
    公孟絷听说这两人对自己不满,顿时火大了,在很多公开场合宣布,自己与这两人为敌,总有一天要灭了这两人。
    公孟絷是有这个底气的,因为卫灵人对公孟絷非常信任,甚至到了明知公孟絷有些胡作非为,但也听之任之的地步。
    毕竟,国君之位,按理就应该属于哥哥公孟絷的。
    公子朝想要夺位,就必须除掉公孟絷。
    于是,公子朝暗中联络了齐豹、北宫喜和褚师圃等人,这些卫国大佬聚在一起商议的事,当然是天大的事。
    就这样,一场阴谋夺位的行动展开了。
    由于齐豹非常欣赏自己送给公孟絷当车右的忠勇之士宗鲁,所以起事之前,齐豹偷偷对宗鲁讲,公孟絷这种人不是好人,肯定没有好下场。
    如今,卫国公卿大夫们已经联合起来,要干掉公孟絷,希望宗鲁早点离开公孟絷,否则将要摊上大事。
    谁料宗鲁对齐豹说,原本自己是你齐豹的人,但被你齐豹送给了公孟絷,公孟絷就成了自己的主人。
    公孟絷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自己作为他的家臣,必须对他忠诚。
    最后,宗鲁表示,你们要起事干掉公孟絷,那就去干好了。自己已经是公孟絷的人,不能在公孟絷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离开他。
    但你齐豹本也是自己的主人,自己也不会出卖你齐豹。
    我宗鲁,宁可因此而死,也不能做不忠不义的人。
    最后,公子朝、齐豹等人起兵造反,杀死了公孟絷,赶跑了卫灵公,宗鲁英勇战死。
    当然,卫国内乱的事,不是这样三言两语可讲完的,具体我们放在卫国风云里详细讲。
    最后的结果是公孟絷被杀后,公子朝叛军内部发生了分歧,具体是参与叛乱的北宫喜等人的目的是杀了公孟絷就行,但不能废立国君。
    再加上齐国出面,最终公子朝被迫逃亡,卫灵公回国继续担任国君。
    这里,与鲁国有关系的,正是为公孟絷英勇战死的忠勇之士宗鲁。
    因为孔子的学生琴牢本就是卫国人,他在卫国时就听说过宗鲁是一位忠义两全之士,对他非常敬仰。
    如今,宗鲁死了,自己得回卫国去吊唁他,以示自己对他的尊重。
    孔子听说琴牢要回卫国吊唁宗鲁,当场就批评琴牢:“宗鲁算什么忠义呢?君子不食奸人俸禄,不受祸乱之为,不为利益身陷奸邪,不以邪恶对待别人,不掩盖不义之举,不做非礼之事。
    但宗鲁明知公孟絷非君子,仍要食其俸?,这叫食奸人俸?。
    对对齐豹不加以劝阻,令其放弃行乱,使祸乱得以进行,这是接受祸乱之为。
    公孟絷马上要面临大灾,宗鲁却还要尽忠,这叫为利益身陷奸邪。
    公孟絷之所以死于非命,就是因为平时胡作非为,宗鲁不加劝阻,这是以邪恶对待别人。
    不向公孟絷举报齐豹等人谋反,这是勾结恶人,为不义之举。
    不劝公孟絷,不劝齐豹,不举报,这都是非礼也。这种人,不仁不义,不值得吊唁。”
    琴牢却道:“生命,是最高无上的。宗鲁固然有不对之处,但能够为主人献出生命,学生认为此乃大义。学生没有老师那样的学问,只知道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吊唁。”
    就这样,琴牢不顾孔子之劝,毅然赴卫国吊唁宗鲁。
    要知道,宗鲁在卫国已经被认为是公孟絷的死党,虽然已经身死,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哪怕是宗鲁的至亲好友,都可能不敢轻易为他吊唁。
    孔子又气又急又担心,看着琴牢离去的背景,跺着脚大声骂道:“狂人,狂人!你小子怎么那么不听劝啊。”
    后来,孔出周游列国时,在陈国几乎到了山穷水尽地步,尤其是被盗匪围困时,突然想起自己的弟子们,将曾点、琴牢、牧皮这三人视为狂士。
    也许,那个时候,孔子在想,自己的弟子中,如果多一些琴牢这样的狂士,自己就不担心盗匪围困了。
新书推荐: 精灵:从抽到不破壁垒开始无敌! 清冷白月光?不!我是天命大反派 我在恋爱综艺里社交牛逼 帝江 我是罪恶克星! 以爱为食的少年遇见了病娇 大日合欢吞天诀 穿成早夭的团宠 污泥中的狼 虐完渣男,做自己的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