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唐朝那些事 > 第173章 杨玉环入宫

第173章 杨玉环入宫

    李隆基心事重重,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原因,就是他念念不忘自己的儿媳杨玉环。
    他第一次遇见杨玉环是天宝四年中和节。
    中和节就是每年农历三月三。
    这时候的长安城外,春风和煦,杨柳依依,原野上新绿茵茵,小河里碧水清清。
    那时候远没有工业化,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很少,春天的原野美轮美奂。
    居住在当时全国特大城市长安的“城里人”,意识到亲近大自然时,人的心情好得莫名其妙,都相约到郊外踏青。
    融入大自然,人就身心愉悦,可能是远古人类天人合一时基因流传。
    踏青时最活跃的要数平日里较少出门闲逛的女子们。
    天上的紫燕们喳喳叽叽欢叫,(唐朝气候比现在热,燕子回归早),她们在地面上嘻嘻哈哈地笑闹。
    诗人杜甫写诗说: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说的就是她们。
    李隆基一时兴起,换上了平民的衣服,带了几个贴身内侍,有宦官有侍卫,他们乘坐马车出了皇宫,也去长安城外原野上踏青。
    李隆基生性好色,眼睛总是往原野踏青的陌生年轻女子人群里扫描。
    在游览春光的女子人群中,有个年轻女子,貌若天女下凡,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单说闭月羞花,就是月亮见了她自愧不如,赶紧躲到云层里,花儿见了她,觉得不如她美,羞愧地关闭了花瓣。
    李隆基这时忘了后宫已有佳丽女子四千人,只盯着她呆呆地看。权力不受约束,往往心里没数。李隆基的眼睛,由扫描状态变成了锁定模式。
    杨玉环的美,有诗赞曰: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素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欲问头上何所有,
    翠微合叶垂鬓唇,
    且看背后何所见,
    珠压玉腰稳称身。
    和李隆基一起微服出行的高力士,察言观色能力超一流。
    他见李隆基看那年轻女子看迷了,这指定是一见钟情(见色起意)了,招来一个小太监,让他去打听那女子的来历。
    小太监也给力,过了片刻,李隆基知道了这位女子 原来是已经定了亲,自己家没过门的儿媳杨玉环。
    怎么这么巧呢?儿子李瑁定亲时,当公公的李隆基忙事情没去参加,此前才不曾认识她。
    李隆基心里感到很惆怅失望,父亲不能和儿子争抢一个媳妇呀,这是人之常情。
    自从李隆基喜爱的武惠妃死了,他心里痛苦寂寞,宫女四千他也看不上眼。
    男人至死是少年,自从见到杨玉环,李隆基的心又年轻了。
    老夫忽发少年狂,心里泛起千层浪。您可以说他是老情种,也可以说他是老流氓。
    李隆基既然遇见了最喜欢的,就像魂魄被勾去,想她想得吃饭无味,睡觉不稳,她天姿国色的芳容时常眼前浮现。
    又想到她是自己的儿媳,一时无法得到,就心情焦躁。情绪不好时,他朝大臣们甩脸子、发脾气。
    杨玉环是弘农华阴人。她们家后来搬家去了蒲州永乐县独头村。
    她爹叫杨玄琰,曾在蜀州当官管户口钱粮。
    杨玉环出生在蜀州,她很小时,她爹死了,随后她娘也死了。古时候迷信,邻居说她命硬,妨她爹娘。
    小女孩没了爹娘活不成,她被寄养在叔叔杨玄珪家,他叔叔在河南府当官。
    杨玉环十七岁那年,嫁给李隆基儿子寿王李瑁为王妃。
    她受到李瑁喜爱,学会了音律和歌舞。
    李隆基自从发现梅妃随意撒谎后,心里很是反感她。这次他下了决心要召见他私下里日思夜想的儿媳杨玉环了。
    当公公的不能跑到儿子家里,同儿媳眉眼传情,得是召她进宫来才行。
    召儿媳进宫得有个正当理由,他想到指定儿媳杨玉环进宫,让她在李隆基母亲窦太后忌日这天,做道教仪式给亡灵祈福。
    主意拿定,李隆基吩咐高力士去寿王府上去宣召。
    高力士对寿王李瑁说:
    “皇上传召寿王妃,去皇宫为已故窦太后在天之灵祈福。”
    李瑁想:父皇的儿媳多得是,怎么独独想让我媳妇去做这些虚头巴脑的法事道场呢?
    李瑁心里很不情愿,又不敢违抗皇命,没奈何让杨玉环跟着高力士前往。
    杨玉环精明过人,突然接到传召,皇帝什么意图已猜透三分。
    她半是忧伤半是期待,忧得是和朝夕共处的丈夫李瑁分离,喜得是马上能见到皇帝。
    当下和李瑁告别,乘坐马车去 温泉宫。
    到了那里,高力士先去见李隆基,杨玉环下车尾随。
    李隆基正等得焦急,正好遇见高力士回来复旨。
    李隆基即传杨玉环进见。
    杨玉环轻挪莲花步,走到御座前,款款下拜,嘴上说:
    “臣妾杨氏见驾。”
    李隆基赐她平身,令宫女把她扶起。
    此时已是天黑时分,宫中红烛成排,发出梦幻般的光,台阶里已有皎洁的月光照射下来。
    李隆基在灯月交辉的柔和光线下,定眼看杨玉环。
    只见她仪态风艳,肌肤细匀,眉不描而黛,发不漆而黑,脸颊不涂粉而白皙,唇不涂胭脂而粉红,形同神仙下界,光彩明艳照人。
    当下命人摆设美酒好菜,让她侍宴。
    杨玉环不敢怠慢,谢过了恩,侍坐在李隆基右侧。
    李隆基问杨玉环有什么技艺特长,杨玉环说:
    “臣妾粗通音律。”
    李隆基命高力士取来一支玉笛,让她试吹奏。
    杨玉环接过玉笛,专心吹奏,果然轻音妙曼,雅韵抑扬。
    李隆基鼓掌称赞,然后拿来他写成的《霓裳羽衣曲》,让她试唱。
    这曲子是兼职音乐家李隆基登上女儿山,遥望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感而作。
    杨玉环看完此曲,立刻心领神会,依照曲意决定音调唱了起来,一开口就是字字清楚,声声婉转。
    李隆基听了喜得不可名状。人海茫茫觅知音,这一下子找到爱好志趣相同的知心人,亲手倒了美酒三杯,赐给杨玉环。
    杨玉环一杯一杯地接过去就喝,三杯酒下肚,腮上现出两朵桃花般的红晕,愈发美艳动人。
    李隆基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金钗首饰,和装有珠宝的钿盒赠送给她,作为定情信物。
    杨玉环是艳羡富贵的鸟,想攀上人世间最富贵的高枝。
    她当然不推辞,含着硬装出来的遭遇激情的羞涩,暂把李瑁忘在脑后,拜谢着接受。
    酒宴结束,两人乘着酒兴,手拉手走进内室,上演了一幕鱼水同欢春宫艳戏。
    这场艳戏还有一个别名,叫公公儿媳乱伦记。
    李隆基老不正经,和柔若无骨般年轻肌肤密切接触,感觉龙体一阵阵麻酥。
    杨玉环也不管什么长辈晚辈身份,丢下羞耻和老公公同演和谐春梦。
    一夜欢娱,直到天光大亮,太阳高升,方才缓缓起床。
    后来的晚唐诗人白居易,描述杨玉环这时是: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杨玉环对镜梳妆,李隆基拿来金步摇精致头坠,给她插在发髻上。
    吃了午饭,李隆基嘱咐杨玉环自己写一篇表文,主动请求成为女道士。
    这样她名义上出家成为道士,就不用回寿王府那个家了。有这么个幌子掩盖着当遮羞布,可以长期和李隆基同居。
    李隆基看了表文当然批准她出家,给她赐道号叫杨太真。杨玉环跟随李隆基从华清池温泉宫回到皇宫。
    李隆基让杨玉环住在皇宫南宫,南宫改名叫“太真道观”。杨玉环名为修道,实则为和李隆基纵欲寻欢方便。什么道士道观,都是演给外人看。
    杨玉环不回寿王府,李瑁成了很不快乐的单身汉。
    李隆基很快另选左卫郎将韦昭训的女儿韦氏,让她嫁给李瑁,充当新的寿王妃。
    李隆基抢儿媳手段卑鄙,寿王李瑁无可奈何,一句不满地话也不敢说,他装作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不吱声。
    他想:他爹李隆基发怒时,一天之间就曾杀死三个儿子。这样的狠毒的父皇,哪个儿子也不敢惹。
新书推荐: 团宠六殿下拿了反派剧本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农门炮灰:全家听我谐音改剧情 开局被杀觉醒,男主他又凶又黏人 过分!父皇他居然开挂 柯南:乱入酒厂,我既苟又C 重生后,我和渣男的外室联手了 开局荒年,农家福女开挂养家 快穿之清冷主神贴贴 两界,我家魔镜通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