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创业本金

    更重要的是,他对制度的维护,是出了名的严格,甚至严酷的。
    准确地来讲,李林甫是一个法家的信徒。
    开元二十二年,李林甫奉命修订和整理全部法典。
    他召集了一批律法方面的人才,对大唐律法进行了扎实和周密的修订。
    被删除的无关紧要的条款不少于1324条,另外2180条得到修正。
    经修订的法典于开元二十五年送呈李隆基,计有:律12卷及其疏义30卷,令30卷,式20卷,《新开元格》10卷。
    这些法典在开元二十五年秋向全国颁行。
    此后有六百年,华夏的律法也只是在李林甫修订后的这些律法文件上修修补补。
    不仅如此,自从泰山封禅以后,李隆基日渐膨胀,早就将当年姚崇的十条约定抛之脑后,开始大肆地扩大军事力量。
    想要打仗,最大的问题当然是钱!
    大唐采取的是租庸调的税制,但由于土地被世家大族兼并,人口逃亡,早已收不上来多少税。
    李隆基最缺钱!
    所以有一段时间,李隆基非常宠爱大唐理财专家宇文融,还搞了检田括户。
    但所谓的检田括户,也不过是找那些毫无根基的文官的麻烦,背后有世家大族的,是一个不敢得罪。
    强行吸了一次之后,李隆基又缺钱了。
    说起来,李林甫还是被宇文融提拔才有机会混上来的。
    张九龄还在的时候,写过《敕议放私铸钱》,也是关于大唐货币和经济方面的文章,想要通过货币来解决大唐的财政困难。
    这件事其实从宋璟执政的时候就开始争论,一代贤相宋璟还是因为货币问题被罢的相。
    说到底都是因为钱。
    随着李隆基越来越铺张浪费,对边事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大唐财政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
    以李林甫的吏治能力能搞开源节流,并且十分稳定,虽然依然紧凑,但还是获得了李隆基充分认可。
    像李亨那种空有一身抱负,对朝堂上下问题还停留在奸相专权的层面上的,以后在位的时候,注定没什么作为。
    当然,在李倓这个穿越者看来,李林甫的开源节流搞钱的办法太慢,大唐其实需要一套完整的新的财政制度、税收制度,以及商业体系。
    不过要改,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会触碰太多人的利益。
    李隆基现在只想维持大方向的稳定的同时,把周围彻底打服,在入土之前,追赶上李世民的步伐。
    所以,不是一句简单的奸臣祸国,就能概括李林甫的。
    李林甫的名声差与安史之乱也有关系,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得找个背锅的。
    李隆基是至尊,肯定不能背锅。
    自古不在场的背锅,李林甫掌权十九年,他不背锅谁背锅呢?
    当然,李隆基和李林甫对大唐权力结构的破坏,也是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是后话。
    总之,如果有机会想要入朝取得李隆基的重视,有一点非常重要:搞钱!
    当然,朝局复杂,仅仅只会搞钱不够。
    用完晚膳,喝了点酒,李倓就躺下睡觉了。
    第二天起来,李倓再一次用了那粗糙的纸,再一次仰头望着天空,再一次被张旸搀扶。
    再这样下去,自己的菊花都要变硬了!
    他拉着张旸赶紧开始算账。
    长安城素有东贵西富之说,因为皇帝居住的兴庆宫在东面,达官显贵们肯定住这一带。
    例如东市就在兴庆宫的西南面,而平康坊就在东市的西面,隔着一条街。
    西市则多胡商,是国际交易中心,货物繁多,所以有钱人多。
    如果按南北来分,越往南,越荒凉,甚至最南面许多坊都荒废了,变成了田地。
    穷人大多住在南面,那里距离东西市很远,赶一趟很不方便,但房价便宜。
    照此核算,造纸坊放在南面比较划算。
    而且可以买大一些的地方,自己种竹子,甚至开一个水池。
    但这盘子一下子铺开,自己现在这点现钱恐怕不够。
    “郎君,郎君,李中官来了。”
    李倓正在发愁的时候,听说李辅国来了,顿时有些不耐烦,李辅国怎么又来了!
    狗日的!就像给老子喂药是吧!
    李倓不情不愿地出去。
    “三郎,殿下让我送一些物什过来。”
    “哦,什么呢?”
    “一是钱,二是胡椒。”
    李倓立刻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张旸,还不让人准备茶和糕点,好好招待李中官。”
    李辅国立刻说道:“三郎客气,我还得回去复命,就不坐了。”
    “哦,那就不留李中官了,今日辛苦,改日再好好酬谢李中官。”
    说着,就让张旸去取了一些茶叶。
    另外,将胡椒粉也取出了一些。
    在送别李辅国的时候,让张旸悄悄递过去。
    茶叶和胡椒粉,在大唐都是非常昂贵的,甚至有钱都买不到。
    李辅国走了。
    看着李辅国的背影,李倓心中若有所思。
    李辅国也是一个心机深沉的人,与其对立,不如先想办法拉拢拉拢,平日多派人去送点礼品,自己也好在宫里安插几双眼睛。
    若是日后反咬,找机会再弄死不晚。
    收回那些不着边际的想法,李倓回了宅院。
    “张旸,重新给我来碗羊肉汤!”李倓很兴奋地强调了一下,“放胡椒粉!”
    “是!”
    随后,他又清点了送过来的钱,全部是铜币,有十几箱,足足一千贯!
    李亨这一大早就派人送东西来,看来是去李隆基那里认错得到了原谅。
    不然就不是胡椒粉和铜钱,而是被叫过去臭骂一顿了。
    三天后,造纸的地方定下来,在长安城的最南面昌明坊一带。
    这里很荒凉,住的也基本上是穷苦的平民,地价便宜。
    仅仅用五百贯,就买了小半个昌明坊。
    要知道,在城北靠近皇城地段,5000贯才能买大概七十五亩地的大宅子。
    而李倓在昌明坊的500贯买了一百亩。
    话说回来了,盛唐的长安房价,还是比坑爹的北宋东京房价要低不少。
    更方便的是,清明渠从昌明坊流过,有充足的水源。
    第二天,李倓便到了昌明坊。
    李倓走了一趟昌明坊,签订了契约,那些卖主一个个开心得欢天喜地,恨不得将买主供奉起来。
    但更重要的却不是这些,当天,李倓就在清明渠旁,夹起了一架水碓。
    水碓是干什么用的?
    是用来舂米的。
    但李倓打算用它来打纸浆。
新书推荐: 从1949搬运科技到未来 僵尸:我是一名扎纸工 网游:强化999,1级就无敌! 亮剑:开局我魏和尚独立发展 放荡老师 穿书成了恶毒女配,我只想活着 60年代:开局荒年,我带着全村吃肉 如懿传:嬿婉如春 综武:王语嫣拒婚,强娶李青萝 顶级女主播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