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 第131章 所以爱会消失吗?

第131章 所以爱会消失吗?

    “臣还有一事。”
    “何事?”
    “据吏部考察,今年绛州钱监的铸钱数量比往年增加了五成。”
    “哦,竟有此事!”李隆基的眉头稍微舒展开,“那得好好赏一赏绛州钱监。”
    “说是陕州刺史王鉷向绛州钱监支援了不少铜。”
    “王鉷?”李隆基立刻疑惑起来,“他在陕州做刺史,如何向绛州增援铜?”
    “王鉷的一个亲戚对绛州一带的铜矿很熟悉,得知朝廷正在加紧铸钱,于是便引荐了。”
    “原来如此,看来王鉷虽然被贬,但却没有忘记朕啊!”
    “王鉷一直挂念着圣人,说起来,今年的租庸调,陕州收上来的是最多的,比往年增加了两倍!”
    “竟有此事!”李隆基更加高兴,“王鉷是如何做到的?”
    “说是王鉷在地方上深受百姓爱戴,但他不居功自傲,对百姓说都是陛下的圣德,百姓感念陛下,愿意织出更多的布匹和丝绸,献给朝廷。”
    “好!他做得很好!”
    李隆基想了想,说道:“王焊那件事差不多也过去了,找个机会调王鉷回京师吧,朕也想他了。”
    “是,臣会酌情安排的。”
    李林甫很懂李隆基的心思,李隆基原本就很喜欢王鉷,因为王鉷非常会搞钱。
    其实当时李隆基不想贬谪王鉷,但当时碍于事态的严重性,不得不贬。
    等风声一过,再召回来。
    这种手段,历朝历代都大量存在。
    玄宗朝更是屡见不鲜。
    当年的宰相张说,也被贬过,那是姚崇进入中枢之时,也是开元初年。
    后来张说被重新任用,并且成了大唐首相。
    所谓的贬谪,分两种,一种是真的被贬,一种是临时出去避避风头。
    王鉷就是临时出去避避风头的。
    王鉷回来,对于李林甫来说,只有一百个好处,没有任何坏处。
    现在杨国忠跳得很猖狂,最近居然还给安禄山写密信,染指边疆。
    等王鉷回来了,李林甫就打算用王鉷来制衡杨国忠。
    离开皇宫之后,李林甫心情大好。
    王宗嗣现在惹事上身,因为太子。
    建宁郡王现在也惹事上身,他是太子之子。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干掉王宗嗣,王宗嗣就没有入朝为相的可能了,还能把事情往太子身上牵一牵。
    建宁郡王做的那些事,就更搞笑了,他是太子之子,他的行为最后还不都是太子承担后果?
    李林甫:这次稳赢。
    王宗嗣之事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但没有一个人敢为王宗嗣求情。
    反而是不少人为董延光鸣不平。
    例如京兆尹萧炅是这么说的:原本董延光可以带领我大唐儿郎踏平石堡城,却因为某些心胸狭隘之人嫉妒,遭此惨败,他不是败在吐蕃人手里,而是败在自己人手中。
    大理寺少卿刘壁则说道:我们不能让重臣落泪,让奸臣得逞,好在当今圣人乃是千古明君!
    刑部侍郎张离义正辞严地说道:我早就说过,王宗嗣此人野心勃勃,果然不出所料,好在圣人剥夺了他的兵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王宗嗣这件事传到李亨那里的时候,连李亨都忍不住悄悄感慨:是我害了他。
    最近长安城不太平,王宗嗣案已经引起一片哗然,御史台却再一次不安分起来。
    九月初七这一天,御史台呈递了一份弹劾洛阳少府监监的奏疏,是关于李倓擅杀刘智远一事。
    鉴于之前李倓砍了少府监监丞裴圆,长安上下对建宁郡王行事鲁莽的形象已经建立起来,李倓砍刘智远,倒是不像当时砍裴圆那般引起满朝震惊。
    最多是刑部和大理寺跳出来老生常谈地斥责了几句,御史台按照规矩把弹劾奏疏呈递上去。
    这件事很快传到李隆基耳朵里。
    李隆基也只是沉默了片刻,便对高力士说道:“这个刘智远私自停止对钱监的供铜,耽误朝廷铸钱,确实该死,建宁手里有我赐的刀,杀了就杀了。”
    李隆基倒是想得透彻,只要到时候李倓乖乖把五十万贯交出来,别说一个县令,杀一个刺史,也没问题。
    李隆基太缺钱了,尤其是现在募兵制已经开始在边境推行。
    那花钱的速度不是流水,而是瀑布。
    这个模式一旦开启,就没有回头路,就必须不断赚更多钱去养军队。
    后世的大宋朝便是如此,大宋朝连酒都成了禁榷,也就是国营,恨不得把所有一切赚钱的全部收归朝廷。
    之所以如此,就是大宋朝用募兵制养了太多军队。
    对于现在的李隆基来说,养军队要钱,自己享受也要钱。
    没钱啥也不是!
    可是围绕着李倓的事态,却还在升级。
    九月初九,又一份弹劾建宁郡王的奏疏被送到了宫里。
    李隆基这才得知李倓在洛阳私自铸造了新钱。
    这对于大唐,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
    因为货币牵涉到财政,货币的样式如果贸然改变,民间无法接受,损失最大的就是朝廷,而且不是损失一点点。
    所以大唐从武德年间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到玄宗时代,货币样式基本上没怎么大变。
    即便有细微改变,也必须上报到宰相,最后呈递到大唐圣人那里。
    当天,李隆基召见了户部侍郎杨慎矜。
    李隆基问道:“建宁在洛阳铸造新钱一事,卿可知晓?”
    “启禀陛下,臣也是刚刚听闻。”
    “这些钱现在是否已经流入市面上?”
    “按照铸钱的进度,这些新钱应该已经流入市面上。”
    李隆基的眉头不由得皱起来,他语气也有些生硬了:“建宁这件事做的太鲁莽了!”
    杨慎矜说道:“这件事确实应该先向朝廷禀报,但臣觉得应该先去民间问问他们对新钱的态度。”
    “这还用问吗,钱币岂能随意更改!”李隆基不悦地说道,“现在倒是好,他铸造的越多,朝廷损失得越大!”
    一念及此,李隆基突然觉得李倓随意杀人,简直是无法无天!
    亏朕之前还觉得他能把这件事做好!
新书推荐: 诡秘:幸运儿 我在妖魔世界里当神捕 娱乐:太优秀,美女明星疯狂倒追 长生异闻 武道长生:开局觉醒三色霸气 破事精英之怕麻烦的副经理 快穿之我为女帝 神奇宝贝:我就一普通培育家 我携月色奔向你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