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 第238章 我就是来找死的!

第238章 我就是来找死的!

    “前面在作甚?”崔皓好奇地问道。
    “崔公,我刚才问了,前面似乎在分配田地。”崔智在马车的车帘旁边回应道。
    “分配田地?”
    崔皓拉开马车的帘子,眺望过去。
    三月的苏州,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在前面伸展开,处处充满生机。
    崔皓眉头皱起来,继续问道:“是何人在分配田地?”
    “好像是吴县下面的一个保正。”
    “走,过去看看。”
    崔皓本来想急着去吴县的衙门去见李倓,但他看到前面太多人围在那里,这是他从未见过的。
    一行人到了前面堤岸上,人群一看这行人就来历不凡,立刻让出了一条道。
    一个年轻人摆着桌子,在棚下,提笔记录着什么。
    “李二牛,家中七口人,领田五十亩。”张文才一边写一边说道。
    “谢谢张保正。”
    一个晒得黝黑黝黑的男子,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他旁边还有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孩,正抓住他的衣袖,激动地看着:“阿耶,咱以后也有自己的田了吗!”
    “对!”
    “那咱得好好种一种,以后每天我能不能多吃半碗米饭?”
    男子一把抱起小男孩,兴奋地说道:“得多吃一碗,得长得白白胖胖!”
    周围的人也议论纷纷,脸上都有掩饰不住的笑容。
    “咳咳……”
    这时,传来咳嗽声,众人的目光同时落到来人的身上。
    张文才放下笔,站起来打量了一眼来人,做了个叉手礼,说道:“不知阁下有何事?”
    “听说你在这里分配田?”崔智问道。
    “是的。”
    崔智又问道:“哪里来的田分配的?”
    “是官府配置的。”
    这样说,崔智倒也不觉得奇怪。
    按照大唐均田制,每户有二十亩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
    永业田指的是私人的田,是可以世代相传的,口分田是朝廷分配给百姓的,户主死后,要归还给地方官府。
    官府收回口分田后,再按照规矩重新做分配。
    后人都知道,均田制在开元年间就崩溃了,但当时的人,可没有这个说法。
    虽然土地兼并严重,甚至可以自由买卖,但均田的制度却还写在律法上。
    崔皓只当这是吴县的官府在分口分田。
    “没想到吴县官府手中居然还有如此多的口分田。”崔智说了一句。
    他这说法也属于正常。
    虽说均田制的律法还写着,可众所周知,大唐的田,现在已经可以买卖了。
    哪里还有什么口分田?
    口分田早就被贵族和官员瓜分完,成了自己的私产。
    就算河北、河南两道,人口爆炸,土地承载到了极限,兼并自然也到了极限。
    那连成片的阡陌,随处可以看到农民在辛苦劳作,但却并无什么田是属于百姓的。
    那些地方的官府,已经许多年没有给民间分配过口分田。
    “听口音,您是外地来的吧?”刚才那个黝黑的男子说了一句,“这些田可是建宁郡王到了苏州,分配给咱的。”
    “嗯?”崔智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看着那个黝黑的男子,疑惑道,“建宁郡王哪里来的田?”
    “听说是从本地的大家族那里拿的。”另一个人回答道。
    “本地大家族?”
    这一次崔智还没有文化,崔皓忍不住问了起来。
    众人见这个说话的老者,一身华服,举止严肃,声音有威严,不由得有些害怕。
    崔皓思索起来,似乎在想着苏州有哪些大家族。
    “顾家,还是陆家,或者朱家,张家?”
    “这一片田,以前都是顾家的。”那个人指着周围的田野说道,“咱以前都给顾家种地,现在田都是咱的了。”
    像其他人一样,他也很兴奋。
    “你是说,建宁郡王拿顾家的田,分配给你们?”崔皓的脸色变得,阴沉下来,眼神中也透露出愤怒,连声音都变得,仿佛在训斥。
    这让周围心头一紧。
    崔皓虽然扶着一根拐杖,但身上那种上位者的气质,让人不敢轻视他。
    众人沉默了。
    崔皓的目光落到张文才身上,问道:“这田是从顾家那里拿来的?”
    “这件事在下并不清楚,在下只是按照吴县县令的命令去办事。”
    “是谁给吴县县令下的这种命令?”崔皓音量顿时提高,用拐杖狠狠砸了砸地面。
    人群中一个瘦瘦的人说道:“你是何人,是谁给县令下的命令,与你何干?”
    崔智呵斥道:“放肆,这是清河郡崔氏的当代大儒崔皓,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你这种下等贱民,敢用如此语气说话!”
    人群当场哗然。
    “都安静!”崔皓再一次用拐杖砸了砸地面。
    人群很快安静下来。
    大唐的身份是泾渭分明的,世家门阀高高在上,寒门子弟求路无门,那平民百姓呢?
    连门都没有!
    “建宁郡王凭什么让顾家拿出田来分?”崔皓目光不善地盯着张文才。
    张文才有些害怕起来,他说道:“这种事,在下也不清楚,在下只是扬州书院的一个学生,刚卒业,就被调到了吴县,被安排到这里参与分田,其余事,在下也并未多问。”
    “扬州书院,是杜甫办的那个书院?”
    “是的。”
    “扬州书院的学生出来直接担任保正?”崔智接过话来,语气中也不加掩饰的轻蔑,“虽说保正不算官,但好歹也是个吏,凭什么扬州书院出来的学生就能直接调过来担任保正?”
    在过去,保正那也是地方大族指派的。
    皇权最多到县一级,乡里都是保正下达命令。
    至于保正后面,那都是地方的大家族在支持。
    这一点无疑刺激到了崔皓等人,基层吏员的任命资格,似乎从地方大族手里,转移到了这位建宁郡王手里。
    基层吏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保正在乡里说的话,可比李隆基的好使。
    建宁郡王这是要把自己的势力深扎到乡里来了?
    顾家居然就这么把田和保正任命资格都让了出来?
    这更让崔皓愤怒。
    张文才说道:“这都是大都督的命令,我们照做。”
    “你是什么出身?”崔智冷冷地看着眼前的张文才。
    “在下是江都县人士,没有什么出身,父母务农。”
    “务农?”这下崔智更加震惊,“一个农民,连寒门都算不上,也陪读书写字?”
新书推荐: 四合院之我总能置身事外 凡人流之灵狐修仙传 反派炮灰是天然钓系美人 乾坤造化:万物同流,生生不息 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 民间短故事集 神恒 这不是天庭 丹尊天心道人 何其有幸,年月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