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平原大时代 > 第75章 难题

第75章 难题

    六朝古都地,虎据龙蟠城。
    《洪武京城图志》“记”云:“金陵控扼吴楚,天堑缭其西北,连山拱其东南,而龙盘虎踞之势,昔人之言,盖不诬也。”
    一段短短的文字道出了金陵的地理雄巍与局限。
    新时代下的金陵要想发展,必须突破长江天险,往江北发展。
    江北之于金陵,等同浦东之于上海。
    开发江北历史那可就悠久了,民国时期就提出江北沿江工业布局,在江北建立了亚洲最大化工厂,建国后江钢、华电等建设形成了30平方公里大厂重化区。
    1980年代金陵提出跨江发展,产业升级战略,将大学城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布局江北。
    江北发展高校有得天独厚的空间条件。建国后这里陆续开办了农大、审计学院、警院、化工学院、工程大学等五所大学。
    众所周知,一所大学动辄占地三五千亩稀疏平常,占地上万亩的也不稀奇。但要在三面环山的老城区里挤出几千几万亩的土地办学,那可是要了金陵市的老命了。
    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劳山脚下,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沿江区域内,足够摆下亚洲所有的大学。因此当年金陵市的规划可谓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世上一厢情愿的事情很多,在江北建大学城就是其中一例。市政府期望通过把城内名校大学搬过去建新校区,拉动江北发展的设想成了单相思。
    恋爱不能单相思,剃头担子一头热不行,弄不成事。
    时光荏苒。重化工区沿着江北岸,挨着江钢和扬子石化往东北发展了八十多平方公里,江北大学城是没见一点动静,一拖拖到了二十一世纪。
    项羽不肯过江东,教授们不肯过江北。
    教授们眼里,他们从江南搬到江北,要比从上海十里洋场搬到姑苏城外还要过分,市政府简直是亵渎教育。
    霸王到底是豪杰,一头栽进乌江不问江湖事,清静了。教授们比霸王厉害,他们会公车上书。
    文字无声,但震耳欲聋。文字要比武器厉害的多。天下谁的文笔最厉害?当然是教授们啦。
    原江南省委书记赵荣炳不厌其烦,终于在临退休前撂下了一句话:
    西楚霸王不肯过江东,着名教授不愿过江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赵荣炳不是神仙,我也有无力回天乏术的时候,随他去吧。
    不过我有言在先,一代霸业就此烟消云散不是我的决定,到时候不要说我赵荣炳目光短浅,我就感恩不尽啦!
    赵荣炳一拍屁股高升了。宗兴邦是金陵市的新书记,他不能拍屁股走人。
    金陵市这个家难当。
    如何盘活江北一盘烂棋是摆在兴邦面前的一道大考。
    环苏集团张桂展转了一圈子,转到了高强这里。当年高强在金陵市当副市长时两人还算有点交情。
    “高市长,你可得帮帮我,我看中了江北一片地。”
    “呵呵,好家伙,老哥你胃口不小,一片地?”
    高强当年做副市长走遍了市辖县的角角落落,对江北也算是了如指掌。
    “我这些天坐立不安,饭吃不香,觉睡不好,就想这件事了。”
    “你是看中了大桥和上坝公路夹角那片土地了吧?”
    张桂展一愣。“高市长您要是经商,没有我们吃肉的份,您的商业眼光太毒辣了。”
    “那么大一片平平展展的荒地,拿地就能动工,当年就能销售的好事在江南是神仙也做不到的。”
    高强管过城建好几年,深知开发的要害所在。他不愿意给张桂展打招呼,又不愿意强硬的回绝他。
    这是一个他特意笼络过的商业精英,高强认为眼前这个人和他的兄弟早晚有一天会叱咤商海,成为万人羡慕的商界大佬。何况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哪一样不是张桂展给安置的。
    “老哥,别的地块,招呼我都可以打,江北不行。”
    “为啥?”
    “兴邦成立了一个江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个机构管到底,他要办什么事别人插不进去手。”
    “那我怎么办呐?”
    “这个人有个特点,我给你说个点子,保你一击即中。”
    张桂展看到了希望。
    “他呀,喜欢标新立异,树典型,你要成为这个典型,……”
    环苏集团给金陵市委写了一个报告,《关于环苏集团建设江北人才公寓和职工安置房的请示报告》被送到了罗汉平的手上,罗汉平看了两遍觉得有必要让书记看看。
    他走进书记办公室。“书记,环苏集团有个开发江北房地产的报告您看一下。”
    “正常的商业开发往我这里送干什么?我们有不干涉市场。”
    “张桂展的公司要开发职工安置房,不纯粹是商业开发。”
    兴邦愣了一下。“哦?有点意思,看这架势是要为市委市政府排忧解难啊,哈哈哈,这种有觉悟的企业家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把报告拿过来。”
    兴邦把报告看了好几遍。“你中午去把这个张桂展约过来,我跟他聊一聊,请他在食堂吃顿便饭。”
    今天市委会议很多,兴邦开启的套会模式,直到中午十二点散会才想起来张桂展。“哎,约张总的事你办的怎么样了?”
    “他在市委小接待室等快一个小时了。”
    “快请,先吃饭。”
    张桂展赶忙从接待室跑过来,老远伸出手要和兴邦握手。“宗书记,我张桂展,以前也在体制内干过十几年。”
    “哦,你也算名人,下海成功典范,我知道你,走,一起吃个工作餐。”
    能和书记吃饭是一种荣誉。张桂展很兴奋。
    吃饭期间谈工作是兴邦的作风之一。当然有人也做过他的文章,说他有四批:在饭桌上批文件,在小车上批文件,在视察现场批文件,在飞机边批文件。虽然这个四批不是什么好话,兴邦总是一笑置之。
    “江北大厂职工住房困难,教职工住房需改善,这些都是让我们头疼的事,财政紧张没办法。你们公司想盖安置房,我是极力支持的。”
    “书记,我们也想跟着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做点事,发点小财。”
    “哦,哈哈,我们手里有土地,你有房地产开发能力,我看合作一把未尝不可。老职工们没有钱,买房成本要尽可能的低。”
    “我跟书记交个底,我们建设一栋三个单元六层楼的建筑安装成本是650万。”
    “哦哈哈,你很诚实。”
    “我一向都诚实,不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政府。”
    “哈哈,好,这样,我看你是很看好江北开发,想整片拿地,我们也支持。职工安置房这一块,你出力我们也不能含糊,安置地块直接划拨给你,不走招拍挂,一切税费减免。教职工改善房这一块土地减半收取。
    商品房这一块,没有办法,你走市场竞标拿地。不过我们可以把安置房地块和商业开发地块捆绑一起拍,这样可以减少你的竞争对手数量。可能我们也是多虑,目前敢进军江北的也就是你们环苏集团了。”
    宗兴邦的政策给得足够诚意,张桂展满口答应。
    “不过啊,这个安置房销售这一块,我们政府回购,一切统筹到政府来分配。”
    “那是自然。”
    “多吃点,我们食堂的饭还是可以的。”
    兴邦亲自给张桂展添了一碗米饭。
    “听说你年轻时也吃了不少苦,父母走得早,三个弟弟妹妹都靠你扶持着。”
    “是啊,老百姓都说长兄如父,我不苦谁苦呢,好在我能熬。”
    “呵呵,你不光能熬,你还能干,你是我们市的企业家典范。”
    书记的家常话让张桂展如沐春风,他把书记添的米饭吃的滴米未剩。
    “汉平啊,通知江北开发办公室,和张总无缝对接,做好营商服务。我们不能再让企业家干一个项目盖上百个章了,经济发展快不快,还得靠这些企业家干劲大不大。政府只能鼓劲,不能泄气。”
    “好的,我马上安排。”
    兴邦和张桂展握了握手。“那就这样,有困难,尽管来找我。”
    “好的,好的,宗书记。”
    走出鸡鸣寺路,张桂展上了汽车走了。他认为宗兴邦并不像高强说的那样,是个很精明能干的领导干部,这个人还能升。
    余明下了班,特意来到孔令伊说的淮海小菜馆看了看。兴家正在埋头炒菜。
    “老板,来一份辣椒炒小烤鱼。”
    “好嘞,堂食还是带走?”
    “打包带走。闻着味道不错,生意如何?”
    “很一般,算下来房租和收入拉平了,平平敲,还上哪挣钱去!”
    壮实的汉子,浑身劲试不出来。兴家有些败兴了,他才知道厨艺不好干,挣钱真难。
    “慢慢会好起来的,不过我觉得你位置选的不好,店铺讲究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你看你这地方哈,南边几十米是城墙,西边是河,都东面和北面是住宅区,还是棚户区,消费能力不强,你在这里只能熬时间,还不会有多大起色,我建议你换个地方。”
    兴家是碰到行家了,赶紧给人上烟。
    “哥,亏你调拨我,不然我得在这里熬一年。听口音你也是淮海人?”
    “是呀,老乡我才这么说的,别人咱还就不问了。”
    “感谢哥,你觉得搬哪里合适?”
    “往北三公里就是商业办公区,那里有好多上班族有中午餐需求,你在那附近租间小门面就行。”
    “管,我去看看。”
    “你厨艺不错啊,闻着挺好,还没问你叫什么名字?”
    “宗兴家,泇水人。”
    “哦,宗兴邦是你什么人?”
    “我堂哥。你是第二个问这个问题的人了。”
    “啊,第一个是谁?”
    “何建军。”
    好嘛,这个机灵鬼。
新书推荐: 团宠六殿下拿了反派剧本 最强修仙法星辰衍变 农门炮灰:全家听我谐音改剧情 开局被杀觉醒,男主他又凶又黏人 过分!父皇他居然开挂 柯南:乱入酒厂,我既苟又C 重生后,我和渣男的外室联手了 开局荒年,农家福女开挂养家 快穿之清冷主神贴贴 两界,我家魔镜通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