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170章 要想天下好,莫如招寇老

第170章 要想天下好,莫如招寇老

    “寇凖自踏入官场后,便步步高升,一路顺畅。
    从巴东任知县开始,
    他又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等重要职位。
    但他的这一路,靠的却并不是阿谀逢迎、依附权贵。
    相反,他一直都是刚正不阿、廉洁奉公、不畏强权。
    他的青云直上靠的完全是自己的能力、忠诚与智谋,
    用宋太宗的话来就是‘临事明敏’。”
    “寇凖有多刚?
    端拱二年(989年)的一次朝廷议事中,
    寇凖直言不讳,痛陈时弊。
    由于忠言太过逆耳,
    太宗听不进去,
    愤然离开了龙位,想要返回内宫。
    而这时,寇凖却跑过去扯住了太宗的衣角,恳请他留步,耐心听完自己的陈述。
    宋太宗最终忍住怒气,重新落座。
    事后,太宗对寇凖的大胆和忠诚大加赞赏,欣喜地表示:
    ‘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寇凖传》有相关的记载:‘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太宗把寇凖比作自己的魏征,
    可见他在宋太宋的心中,占有极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看到这儿,
    李世民忍不住心头一动,暗自思忖道:“如此说来,朕的魏征也必定会上榜了?”
    想到这儿,李世民忍不住瞟了一眼魏征。
    他发现许多大臣也在偷偷打量着魏征,眼中有羡慕,有嫉妒,甚至还有恨意。
    魏征早前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与李世民的嫡系自然格格不入。
    如今看到魏征竟有上榜的可能,那些大臣们难免心生怨恨。
    不过魏征越是招人恨,李世民反而会越发重用他。
    孤臣,才是皇帝最喜欢的一类的人。
    另一个时空里,
    “要想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宋徽宗赵佶也忍不住点头,赞同道:“寇老不仅文采出众,政务水平也是上上之等。”
    视频继续播放,
    “淳化初年,北宋朝廷处理了两桩受贿案。
    其中,王淮受贿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
    但他却仅仅只是被撤职并受杖责,而且不久后还官复原职。
    相较之下,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判处了死刑。
    寇凖知道,这不公的背后,正是源于王淮之兄、参政王沔的干预,于是心中忿忿不平。”
    “虽然对此事的不公充满了义愤,但寇凖并未莽撞行事。
    机会很快到来。
    淳化二年(991年)春天,一场严重的旱灾席卷而来。
    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以寻求解决之道。
    大多数群臣将旱灾归咎于天数所致。
    而寇凖却独辟蹊径,
    利用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
    指出旱灾实则是上天对朝廷刑罚不公的警示。
    宋太宗听后虽然很生气,
    但他也意识到寇凖的话必有深意。
    于是,他召来寇凖,询问朝廷刑罚究竟有何不公。”
    “面对宋太宗的询问,寇凖终于露出了‘獠牙’。
    他回答道:‘请召集二府大臣,臣当当面解释。’
    于是,等王沔等人到场后,
    寇凖便详细陈述了王淮和祖吉两案的不公之处,
    并直视王沔问道:‘这难道不是刑罚不平吗?’
    宋太宗当即质问王沔,
    王沔被吓得魂飞魄散,连连告罪。
    自此之后,寇凖因其直言敢谏、公正无私的品质,更加受到宋太宗的赏识。
    他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后又改为同知枢密院事,
    开始直接参与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决策。”
    “寇凖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巧妙的策略,
    不仅成功地揭露了邪恶、弘扬了正义,
    还因此赢得了皇帝的赏识。
    这不仅展现了他嫉恶如仇的刚直性格,
    同时也凸显出他在处理复杂事务时的高超手腕。
    或许有人会觉得寇凖的做法略显狡黠,行事风格不够直接坦率。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
    直接的硬碰硬,固然能带来短暂的满足感,
    但往往也会带来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
    相比之下,
    寇凖这种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的策略,
    在处理复杂纷繁的政治问题时,
    往往能够取得更为长远且稳定的效果。”
    在谈到寇凖的行事风格时,
    万界空间里其它朝代的百姓们,纷纷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百姓深表赞同,称赞道:“这才是真正的智者所为。
    那种只会一味蛮干的人,不仅难以成事,反而可能因为触怒上级而遭受重重苦难。”
    但也有一些百姓,对这种曲折迂回的做法表示不屑。
    “我就讨厌文人这种拐弯抹角的心思!
    有什么话不能直说,非要借题发挥、陷害他人?
    这种做法实在不够光明磊落!”
    “世间万事,无非是权衡利弊。
    寇凖的做法或许在某些人看来不够磊落,
    但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却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
    咱们在此不做评价。
    还是继续观看接下来的视频内容吧,
    “后来,寇凖在枢密院与知院张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由于张逊的诬陷,寇凖被贬至青州。
    但如今的宋太宗,对寇凖的依赖已深。
    在寇凖离开之后,
    太宗便常常闷闷不乐,并频繁询问寇凖在青州的情况。
    于是仅在一年之后,
    太宗便急切地将寇凖召回京师,并任命他为参知政事。
    到了至道公元(995年),
    太宗又进一步加封寇凖为给事中,显示出对寇凖的极高信任和重视。”
    “当时宋太宗在位日久,
    但一直未确定皇位继承人,这也成为了他心头的一大难题。
    太祖赵匡胤死后,
    其子德昭未能继位,
    而是由太宗赵光义以皇弟身份继位。
    而太祖之死还伴随着‘烛影斧声’的谜团,使宋太宗的继位充满了争议。
    因此,在皇位的传承问题上,
    宋太宗面临着两个选择:
    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
    还是立太祖的儿子,以延续太祖血脉?”
    “这确实是个难题啊。”有人忍不住感叹道。
    “要我说,皇位理应归还给太祖哥哥的后代!否则以后这皇位传承,恐怕会伴随诸多血雨腥风。”
    “这皇位原本就不属于太宗一脉。宋太宗若是强行传位给自己的子孙,只怕难以服众,更可能引发朝野动荡。”
    “话虽如此……可太宗在位多年,也算是政绩卓着,深受百姓爱戴。他的后代当皇帝,也不算坏事吧?”
    其它朝代的观众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但身处旋涡之中的太宗臣子们,却对此讳莫如深。
新书推荐: 一介武夫,江湖气运我独尊 不良王 小神仙混官场 江湖之风雨起 我在大虞当杀手那些年 开局我是一个千金女囚 灵异复苏:开局驾驭海市蜃楼 重生古代悠闲生活 流放路上全搬空,钱钱多到花不完 低调大师在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