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冰冻世界前哨战 > 第九十七章 水浒的传说

第九十七章 水浒的传说

    洛莎妲看看这两个女孩,看样子,这两个女孩是亚洲人,很瘦,身体左右两边好像不对称。
    洛莎妲对谢石说:“你不会治疗?”
    “我不会同类疗法。没有天赋,学不会。”
    “那你可以用中医啊。”
    “公主,你又不是不知道,中医我也不会。。”
    “我看她也没事。我自己很忙,没空治疗她的病。我交代些事情给你,我就得走。”
    “公主,不急,她有一些情报要告诉你。”谢石说。
    “什么情报?”洛莎妲说。
    其中一女孩对洛莎妲,说:“你是七星家族的宗家(族长)。”
    洛莎妲说:“我是。你有事就说。”
    “天罡地煞的其中一个封印被打开了。”
    “天罡地煞?”
    谢石说:“《水浒传》第一、二回里面不是说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吗?”
    “哦?”洛莎妲说。
    对于《水浒传》的故事,洛莎妲
    只是大概了解而已,不过她记得
    谢石那本叫做《中华古代人物轶事》的书,在讲到【王安石】的时候,有说到【王安石变法与《水浒传》】。
    提及王安石这个北宋的历史人物,就一定会提及王安石变法,而王安石变法,历来就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北宋之所以这么快就灭亡,原因就在于王安石的变法。
    (在说《水浒传》内容之前,先厘清北宋几个皇帝的先后顺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
    《水浒传》的第一回,历来很少有人会重视,认为它不过是个序,做个开头而已,实则不是,它其实是点睛之笔,水浒传的作者历史知识非常扎实,书中很多的说法都是有其历史根据。
    例如《水浒传》第一回说:嘉佑三年(即公元1058年),发生了一场灾难,其实是说王安石上书的事,因为王安石在这一年(公元1058年),曾给宋仁宗上书,提及要改革,还说【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后来这份上书的内容基本成为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由于王安石那时就在长江以南的江南任职,所以《水浒传》就说灾难【自江南(从江南开始)】。《水浒传》想说的是导致北宋腐败和灭亡的根源是在于王安石变法。
    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谢石有这么的一句话: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财政问题,但是由于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当中措施不当、用人失衡,加剧了北宋内部的分化,客观上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为什么呢?原来当时北宋出现了所谓【三冗三费】的问题,即冗僧、冗兵、冗官,道场斋醮、多建寺观、靡费公用。换言之,北宋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经济问题,北宋出现很大的财政赤字,也就是说【入不敷出】,很需要变法来增加收入,于是出现了比较着名的两个变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但是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政治问题。
    为什么又会出现政治问题的呢?先做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当时一个北宋的公务员,原本工资是100元,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之后减少到只有30元,其他待遇也减少了,甚至没有了,所以这些人都反对变法,因此历史学家每次提及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都会说【触动了大地主等人的利益】,而这些人正正是北宋的政治基础,对他们处理不当的话,北宋就会出现政治问题,所以北宋的仁宗和神宗,就不得不把主持和反对过【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人】降职、远调外地,这些人就包括范仲淹、欧阳修、文彦博、苏轼、苏辙,当然还有王安石,等等。所以《水浒传》把这些人一一揪出来说,在第一、二回就提到范仲淹、文彦博、小苏学士等人。
    《水浒传》第一回说:【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参知政事范仲淹......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这都是说北宋的三冗三费的问题。
    《水浒传》还说洪信在上山找张天师时,遇到老虎和大蛇,这也是来源于孔子所说的【苛政猛于虎】,和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水浒传》的意思是,北宋这些变法造成了民间的疾苦。
    另外《水浒传》在【伏魔之殿】的时候,还借洪信之口说过这么两句重要的话:【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你等不开与我看,......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这两句也是说三冗三费的问题,因为北宋整天大建寺院,大搞封建迷信,浪费北宋的金钱。而洪信认为【伏魔之殿】不过是寺院掩人耳目的,实际在做一些不法的事情,所以他一定要开启,看个明白。
    可以说,洪信在当时是讲科学的,不讲迷信,这一点令人敬佩的。
    而小苏学士暗指就是苏轼和苏辙这兄弟俩,他们没有管理坏人,任由坏人进入皇帝的身边,高俅就是一个例子,高俅就是因为小苏学士的推荐,高俅因而认识了后来的宋徽宗,在宋徽宗成为皇帝之后,高俅就飞黄腾达了,最后连同蔡京、童贯、杨戬等人为祸国家。
    说到高俅这个历史人物,实际上,并不是像《水浒传》那么的糟糕,如果他正如《水浒传》所言,他一定会被历史学家写入《佞臣传》这一类,但是宋史等史书没有对他进行过太多的描述,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很坏的人,但是《水浒传》正好拿这个人来借题发挥,这符合文学的创作规律。
    而欧阳修,有一件事,他做得很糟糕,就是修撰《新唐书》。《新唐书》在史学上评价不高,因为它很多内容是不实的、伪造的,对于唐代很多事件,它的评点不够客观,例如唐代高阳公主与辩机的事,是伪造的。又例如
    黄巢的事,《新唐书》对其性质定得更为严重,不够客观。
    为什么呢?欧阳修等人在修撰《新唐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宋仁宗时,北宋发生过很多次农民的叛乱,因此欧阳修在修撰《新唐书》的时候,他特意把伪造了唐代高阳公主与辩机的事,和把唐代黄巢的事的性质定得更为严重,这样虽然使到《新唐书》在史学上出现一些不实的内容,但是却是与鱼玄机一事一样在提醒后人唐宋都有【三冗三费(即冗僧、冗兵、冗官,道场斋醮、多建寺观、靡费公用。)】的问题。(详细可回看本卷第八十章古案奇谈与实录)
    谢石,在其《中华古代人物轶事》书中还特别提到,那么怎么才能成功呢?也就说王安石变法怎么样才能成功呢?
    历史学家基本上都是在总结这个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但是绝少提及怎么才能成功呢?因为【怎么才能成功】这个问题,除了是个政治问题,还是一个经济的问题,历史学家只是专注于政治历史,只能解决政治历史的问题,解决不了经济的问题。
    其实,北宋当时最缺的人才,是既熟悉政治,又熟悉经济的专家。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不是这方面的人才,他们是政治家,不是经济学家。
    谢石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切实际。北宋这些皇帝,改革其中做得最好的是宋英宗,英宗处事比较实在,很好地平衡当中的利益,但是可惜他寿命不长,在位4年后逝世,到了他儿子神宗,神宗做事过激,加上王安石在改革的时候用人不当,为北宋灭亡埋下了祸根,所以王安石变法客观上其实是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那王安石变法怎么才能成功?谢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这么三个重点:1,要符合实际,不能过急过快,以某些地区作为试点,才开始推广;2,设置监督机制,和设立用人标准,要有问责机制;3,建立社会保障机制。
    实际上王安石变法,部分是太过超前,但是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缺失了这三个重点,所以它的变法必然会失败。
    那王安石的人品有问题吗?没有,王安石本人的人品没有问题,他的对手司马光也没有问题,但是王安石用人很有问题,司马光在编《资政通鉴》时就特别强调用人的问题。
    谢石引用了,当代我国某大学某一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中一条提及【君子与小人】的作文题目,就是这样的:天下国家之事,败于小人者十一,败于君子者十九,盖小人之骨柔,其气馁,其愿欲易售,其营垒亦易破;惟君子之才品自不同,而业已为众所推,其自负也常亢而不肯下,于是为深刻,为褊浅,为执拗,不能舍己从人,以佐国家之急。(天下国家的大事,败在小人手上的十件其实只有一件,而败在君子手上的十件有九件,小人很容易满足,愿望不大,很容易就被说动;而君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受到很多人推举,但是他们性格很执着,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国家有难的时候,不愿意牺牲自己利益和观点,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据说这段典故来自于《史记》。
    王安石在变法和用人的时候,就是这样,王安石很执着,人称【拗(niu第四声)相公】,他不听善言,用的基本上都是自私自利的小人。这一点司马光就有提过。而这些小人,借变法之名谋取自己的利益,加速了北宋的腐化,到了后来徽宗,徽宗所用之人基本是这些变法中获益取得胜利的小人这一边的人,例如蔡京等。这导致后来,金人南下,发生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但是当时北宋的部队并不弱,有一支驻在西北的,战斗力很强,这支队伍能打硬仗,战绩彪炳,它的一个指挥就是北宋名将【种(chong 第二声)师道】,《水浒传》里提到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就是指他及其弟种师中。这支队伍在回防北宋汴梁的时候,被这些小人所误,种师中被金人击败身亡,享年六十七岁,而种师道本人不久也得病身亡,享年七十六岁,这支队伍也随之被金人击败。
    种师道死后,其灵柩被送回安葬的时候,路上遇到强盗,强盗知道是他的灵柩,都下拜致祭,还送予金钱,并一路放行。
    谢石每每提到这一件事,心中都久久不能平静。
    那谢石为什么认为要建立社会保障呢?因为当时的北宋与现在大多数国家一样,养不起那么多人,是因为这样,现代社会才有了社会保障机制,一个人从工作第一年开始,每一个月从工资拿出一部分出来,作为一个基金,到这个人退休,这个基金所得的就是这个人的退休金。
    谢石的意思是变法要对安顿旧的人,也要顾及新人。
    好了,言归正传。
    虽然洛莎妲也明白谢石忧国忧民之心,但是她实在是没心情想太多谢石这本《中华古代人物轶事》的事,现在她所想起的是《水浒传》108个魔君的封印被解开的问题。
    洛莎妲心想:眼前的谢石带来的这两个人,应该是《水浒传》里面封印108个魔君的道人的后人。这108个魔君其中的七十二地煞,与所罗门王七十二魔神有关。
新书推荐: 病弱首辅的锦鲤妻 阿姨比我大了十五岁 路人,但是全员白月光 宠妾灭妻?侯门主母她改嫁权臣 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 我在甄嬛传里无限循环 贬妻为妾?和离高嫁气死前夫 直播:造世书 异界攻略计划 和离后:与前夫活成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