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四百二十八章进退两难,三思而后行(求订阅!)

第四百二十八章进退两难,三思而后行(求订阅!)

    太常顾潭想了想继续开口道:“汝休要再继续蛊惑太子束手待毙,自古以来束手待毙之人便没有几个是能善终的,太子殿下当务之急还是应当好好想想如何保住太子之位吧,

    若是保不住太子之位,想必过几年便是如许多废太子一般的下场罢!”

    孙和想了片刻又道:“卿的是,想来也是,进到吾如今这一步难,但退一步却是更难啊,吾这一退想必便是死路一条啊!”

    滕胤继续开口劝道:“太子殿下,仆以为顾太常之言才是大缪之言,刘疆是主动辞让太子之位,以退为进,以便静待时变,

    毕竟刘秀还是对刘疆和他的母亲非常喜爱的,若不然怎会怎会给他起名为疆?可见刘秀还是对他期待甚高啊,

    只可惜刘疆英年早逝,若不然也还是有机会扭转乾坤的,刘疆的死定然不会是刘庄做的,只可能是病逝,也算是有一个好的结局了,太子殿下若要行事还是要三思而后校”

    刘疆的一生本来一开始相当幸运,他的母亲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郭圣通,虽然郭圣通一开始是因为舅舅真定王刘扬的原因嫁给了刘秀,以此换得刘郭两家的政治联姻。

    但在婚后,刘秀并没有对郭圣通另眼相待,反而对其非常宠爱。

    当刘秀称帝后,虽然本来想立原配夫人阴丽华作为皇后,但在阴丽华以刘秀和郭圣通共过患难且有子嗣的原因拒绝后,郭圣通顺利的成为了皇后。

    而在刘秀称帝的同一年,他和郭圣通的第一个儿子刘疆出生了,在建武二年,刘疆被册立为皇太子。

    这时的郭氏母子风头一时无二,哪怕在同一年的年初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扬因为谋反被诛杀,也没有影响到郭氏成为皇后,以及刘疆成为太子。

    可见当时刘秀对于郭氏母子的宠爱。

    刘秀对于刘疆的培养,也一直按照储君的标准在进行着。

    刘疆出生后不久,刘秀就已经忙着为他选拔贤能的人才作为其老师,甚至在建武十五年,还将刘疆的另外两个同母弟弟分别封为左翊公和右翊公,体现出刘秀希望这两个皇子能够成为太子刘疆的左膀右臂的期盼之意。

    不过,世事难料,建武十七年,汉光武帝刘秀以“怀执怨怼“和“吕霍之风“的理由,将郭圣通废除了皇后之位,并将阴丽华册封为皇后。

    虽然在同一年他就将郭圣通的儿子,原本的右翊公刘辅封了中山王,还封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并多划了一个郡给中山王,以两个郡来奉养郭氏,而且刘疆的太子之位也没有受到影响。

    虽然刘秀一直没有表现出试图废储的想法,但生性聪慧的刘疆自己却很清楚,自己之前当了十六年的储君,是因为自己是作为皇后的郭圣通的嫡长子,所以于情于理他都应该作为储君。

    但现在他的母亲已经不再是皇后了,而依照礼法,他也不再是嫡长子。

    虽然自己没有过失,但作为庶子而居于储君之位是不合礼法的。那么若是再继续呆在这个位置上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刘疆在母亲被废后,就多次通过诸王向父亲刘秀传达自己想要退居藩王的意愿,希望得到刘秀的允许。

    但刘秀并没有同意,刘秀也明白,自己废后一事本来就有些牵强,而太子一方面生性谦恭,另一方面并没有过错,自己若是就这样将太子一并废黜,难免显得不近人情。

    刘疆虽然没有被废掉太子之位,但在这个位置上他也难以呆得踏实。他一直希望能够得到一个能够让汉光武帝同意自己辞位的机会。

    洛阳丞相府,晚饭后,气渐渐凉爽了起来,曹爽让人送杨综回府后,见色还有些早,便没有急着回后院去,又在前厅命人找来洛阳及周边一些关于铁矿的记载仔细看了起来,

    只因今日朝臣上书军中兵器有些短缺,这个问题曹爽前几个月便已注意到,只是一直没姑上,直到今日被朝臣提起,

    毕竟现在打造兵器的主要材料已由青铜变成了铁,铁的需求量由此剧增,一国之实力若要更加的强大,则需更多的铁矿,当然铜矿也还是越多越好,() ()

    洛阳所处的地形地貌特征是黄河中下游的黄土高原区,区内山川起伏、地势复杂,河流湖泊众多,物产丰富,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

    位于中国中部黄河南岸平原上,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并形成了肥沃的黄土高原农业区。

    同时,洛阳地区也富有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为当时的冶炼和制造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东汉时,洛阳成为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其城市规模和文化水平在当时均位居全国前粒

    因此,洛阳地区的资源条件和气候特点对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洛阳以制陶业、制铁业和制绸业闻名下,这些产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生产武器必须要铁矿,而大部分铁矿在魏国境内,吴国也有少量铁矿,可是蜀汉几乎没有铁矿,于是诸葛亮不得不反复入侵魏国,

    与魏国打拉锯战,这种拉锯战的后果就是国力都会减弱,理论上来有利于吴国势力的发展,

    可实际上吴国根本捞不到便宜,原因还是在于铁矿太少,没有足够的铁矿石来生产兵器,所以导致吴国不得不向魏国称臣后大量进口铁矿石。

    而蜀国则是入侵魏国后大肆掠夺,导致铁矿官方开采制度受到严重威胁,最终迫使曹丕不得不下令对于军械生产的专营权制度,

    只允许官方生产兵器,民间不得有兵器出现,按照道理遭到蜀汉的侵略还不全民皆兵,反而限制国民持有武器,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原因是铁矿太少,不得不集中到官方生产兵器的用途中,

    而民间生产武器不仅威胁魏国政权还浪费了国家资源,可以三国时期对法家思想的遵从并不是出于政治需要,而是为了军事和政权安全的考虑出发的。

    为何现在会如此管控铁矿石的流通呢?以至于与周边少数民族贸易往来也少了,主要就是汉代留下聊铁矿石开采工艺不完善,所以导致对铁矿石的开采利用程度并不高,

    而铁矿石开采成本高就造成了铁矿石的价格昂贵,自然也就成了市场上的高价值产品,便引发不少民间团体来开采铁矿石,

    这不仅对国家资源造成了浪费而且严重消耗国家财力,这些开采出来的铁矿石不是流通到自己手里就是流通到敌国手里,

    所以对于这些铁矿石高昂的回收成本国家出于利益还是进行了回收,不过这就严重消耗了国家财力,

    对于一个常年处于战争情况下的国家而言还是要注意财政开销的,因此就要限制社会对铁矿石的开采,于是铁矿石的开采在三国时期反而更加呈现垄断。

    三国时期对铁矿石的需求量直线上升,由于战乱不断,特别是在曹操南下兵败后,发现全国的统一并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各自都加强了武装力量,而加强武装力量就需要军械,军械的基础就是铁矿石,所以对铁矿石的需求量直线提高,

    因此要想在短时间之内增强军事力量就必须控制更多的铁矿石,这也是为何诸葛亮入侵魏国后大肆掠夺官府库存的原因,就是因为蜀汉缺少铁矿石,不得不以攻为守。

    但从三国整个历程看铁矿石的价格而言,发现铁矿石的价格其实在民间都是非常高的,直到后来的一段时间依旧非常高,

    可为何后来拥有铁矿石完备的垄断和专营权后依旧负于漠北少数民族之手,不过就是整体素质太低,导致在国家危亡时其实这些百姓并不能做什么,

    而这种垄断民间铁矿石加工和经营权的现象从三国时期达到高潮以后到了后世几个王朝中都有继承并一直恪守这种铁矿石专营权制度这也被看作是中央集权的得到加强的标志之一……………
新书推荐: 当邪神美食家穿成退婚废材后 杀戮变强,人送外号怒火阎王 白雪姑娘 次元:我只是一个路过的赛亚人! 快穿生子:又被绝嗣男主宠到了 原神网吧:从温迪变温蒂开始 桃运乡途 死过一次,冰山青梅对我寸步不离 武侠:武当之巅,开局秒杀系统 龙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