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四百二十九章赭石,寻找铁矿(求订阅!)

第四百二十九章赭石,寻找铁矿(求订阅!)

    离孙鲁班生产的时间还早,差不多还有半年多,但曹爽也敢大意,待色完全黑下来之时便去孙鲁班那里用了晚饭,

    而后才去了柏灵筠那里歇息,一夜的柔情资是不必多,深夜,洛阳又下起了雨,将院中的树都吹得左右摇晃不止,洛阳城外的道路也变得泥泞不堪,

    第二一大早,曹爽又让人把骠骑将军桓范请到府中,与他商议起了派人寻找洛阳附近的铁矿一事,

    桓范听完曹爽所,又拿起昨日曹爽所看的奏章看了看,思索片刻建言道:“丞相,对于奏章所言之事仆也深表认同,如今军中使用的兵器质量的确是参差不齐,

    普通士卒所使用的兵器很少有精良,若是想让更多的士卒都用上好一些的兵器,的确得再找些铁矿啊!

    仆以为可派遣些兵士、工匠,几十或上百人组成一队,在洛阳附近的山野中寻找赭石,只要有地面上有赭石的地方,地下必有铁矿。”

    曹爽笑着道:“元则所言与吾想的一样,这样吧,吾再让人传令洛阳附近州县,让他们为寻找矿脉一事提供便利。”

    汉末到现在打仗,无论步兵骑兵,将领和士兵使用的主要兵器都是环首刀。

    汉末冶铁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环首刀从刃到柄铸练成一体,优势就是不容易折断。

    和青铜武器对打时,将对方兵器砍断,就能击杀对方,从而提高了战斗力。

    有的步兵也配有矛和戟,以加成攻击长度。所谓加成,就是他们还拥有环首刀。

    当然兵器不足的部队,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普通矛实际上是一种节省材料的长兵器,当时的戟才是大兵器主流,能刺能砍能钩,但缺点是废铁,工艺也复杂许多。

    典韦能在战场上随随便便拿到一大堆戟,就明帘时士兵配备了戟的很多。

    汉末还是单马镫,在马上掌握平衡最重要,骑兵和将领主要是一手持马缰,一手使环首刀。

    但骑术好的,也可以配上加成攻击长度的戟和槊。

    槊实际上就是用料更多的长矛,因为马的冲击力更大,用料要更结实才能用得久。

    同样是矛戟,其用料多少、大质量由经济实力和掌握铁资源的多少决定。

    同理弓弩、箭矢的装备也是如此,弓的用料还取决于拉弓饶臂力,但弩的强度就完全取决于用料。

    汉末骑兵战斗力强不只是冲击力,也在于骑射能力的提升,而骑射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骑兵可单手使弩,难度比在马上双手开弓低,所以骑兵常常配有弩。

    兵器相生相克,戟的大量使用,催生了汉代一种叫钩镶的特殊盾器的流校

    钩镶中间是个铁盾,盾心有尖刺,盾后是手柄。上下各为一根有弧度、末梢向前突出的长铁钩,上钩有二十五厘米左右,末梢是尖锐的,下钩十五厘米左右,末梢有个球。

    这种兵器可挡可钩可推,是克制戟的好东西,只要戟在流行,它就有市场,后来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它也随之消失了。

    钩镶这玩意儿不重,但是费铁,工艺也复杂,有条件的军队士兵,是一手持钩镶,一手拿环首刀作战。

    这是让人羡慕的军队装备,盾牌是挡箭的必须装备,一支军队肯定是会装备的。

    但汉末单兵装备并不多,主要问题就在于它重,影响机动性,然而大量制造这些装备需要很多的铁矿石来冶炼打造,

    跟后世的人一样,这时的魏蜀吴三国皆希望能弄清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以此找到聚宝盆。() ()

    就已发现很多重要的成矿规律,大家众所周知的,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就是出自唐代杨筠松的《撼龙经》:“寻龙十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廉贞已具贪狼内,更述此篇为详载。”

    在风水学里,有一个特定的名词桨寻龙”,当然寻的并不是真的龙,而是指山的主脉,

    这种山必须山势雄伟、清晰绵长,在此间居住,可以更加聚集“灵气”,

    当然,很多人可能认为这只是风水,和找矿又有何关系?

    其实,矿和人一样,绝大部分的矿总是聚集在特定的地方,而古人,早已发现其规律,

    在约年前的《管子·地数篇》,书中记载了距今多年前,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与大臣伯高的一段对话:

    “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

    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

    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

    上有赭者,下有铁。”

    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论述,其科学性令人赞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讲的是造山型金矿,造山型金矿往往会有块状金估计是古人最早发现的金矿类型之一,这种金矿往往与砷、汞等共生,丹砂就是硫化汞,

    “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讲的是斑岩铜矿,磁石就是磁铁矿了,斑岩铜矿形成过程中磁铁矿的结晶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斑岩铜金矿床附近往往有磁石产出。

    “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是指矽卡岩型矿床,“陵”的意思是大土山、高大的坟墓,“陵石”可能指的是大理岩或者石灰岩等碳酸岩

    大理岩和石灰岩等碳酸岩由于硬度低,容易被加工雕刻,常常被用作建造陵墓的材料,

    还佣大冶县志》中记载:“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后,有铜绿,如雪花豆,点缀土石之上”。

    大冶铜绿山便由疵名,由簇名也告诉世人,这里蕴藏丰富的铜铁矿床,对于金矿,古代典籍记载就更多了:

    “藏器曰:常见人取金,掘土深丈余,至纷子石,石皆一头黑焦,石下有金……”纷子石即为伴金石,但比金矿更重要的还是

    钢铁已被广泛应用于刀矛剑戟、铠甲兜鍪。

    这一时期,上承两汉钢铁冶炼技术之遗产并加以发展,形成“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的景象。

    除了谋臣策士外,支撑起三国时代的,还有那些在钢铁制造、农业生产等领域贡献着辛劳和智慧的平凡铁匠。

    曹操曾命人制作“百辟刀”五枚,除自己佩戴外还赏赐诸子。曹植作赋描述制刀的场景,曰:“炽火炎炉,融铁挺英。乌获奋椎,欧冶是营”,

    这百辟刀便是先炒钢,再制成百炼钢,曹爽府上也有一枚,这还是当年曹丕赐给他父亲曹真的,

    刘备、孙权也都有制造优质刀剑的记录,诸葛亮麾下的刀匠蒲元已经探索出不同水质对淬火效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誉为“神刀”,但这些优质刀剑的产量还是太少了,不足以大批量装备,

    桓范继续开口道:“若是能找到更多的铁矿,使用更高效的淬炼之法,就必然能将更多优质的兵器打造出来,装备更多的队伍,

    这样也能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虽然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也还是要必备的,毕竟俗话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新书推荐: 怂瓜修仙传 诸天最强男人 重生之我把穿越女按在地上摩擦 天道令 吞噬星空:美食震惊宇宙 娱乐之导演的成名之路 明星可以是冰雕,但请不要太沙雕 降临异星,我率领神族拯救女神 一绍一歧,我想爱你 无敌神医在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