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 第266章 本王随手扳回一局

第266章 本王随手扳回一局

    李林甫一直没有说话,一是把自己从争论中隔离出来,保持威严和体面,二是观察李隆基的态度。
    李林甫办事,是看李隆基的脸色。
    李隆基处理事情一般等其他人先说。
    在今日上朝之前,李林甫其实已经很清楚李隆基的态度。
    毕竟昨晚汇报的时候,李隆基已经表态了。
    之前也私下说撤掉了建宁郡王所有职务。
    这些都在向外面释放一种信号:圣人要全面收回建宁郡王所有的权力了。
    进一步延伸到这一次崔家与江东的矛盾,圣人自然会借此机会,来处理江东的人事。
    这种权术,是很经典的帝王权术。
    如果李林甫连这一点都猜不到,那可以说白在中枢十几年。
    李林甫是打算借这个机会,把火烧到太子身上。
    可自从李倓进殿,开始把矛头对准自己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对劲。
    因为按照之前的风声来看,这位建宁郡王敢如此,必然会遭到圣人的严厉呵斥。
    今日这场朝会,本就已经定了调。
    但调子却转了个弯。
    这个弯转得悄无声息,转得让人猝不及防。
    面对李倓此时咄咄逼人的追问,李林甫不得不回答了。
    李林甫说道:“建宁郡王之事,乃是天家之事,还请陛下圣裁。”
    这种话,当年在废李瑛的时候,李林甫说过,当年在立太子李亨的时候,李林甫也说过。
    李林甫对于皇储之争,有自己明确的战术。
    可以不断攻击李亨,但自己绝对不亲自出手。
    一旦到最后关头,牵涉到太子之事要下决断的时候,必然说“这是天家之事,做臣子的管不了”。
    这是唐代大臣,少有人能玩明白的一点。
    李隆基尚未表态,李倓却反问道:“右相说这是天家之事,该由陛下圣裁,那刚才大理寺少卿刘壁可是在陛下圣裁之前,跳出来直指本王谋反!这是不是有违了君臣之礼呢?”
    刘壁气得当场想打人,但更多的是害怕。
    他没想到,这位建宁郡王是见缝插针主儿。
    连他妈的认个错,还要把自己给带上。
    “确实是!”李林甫变得严厉起来。
    李倓追问道:“那该如何处置呢?”
    李林甫神色淡然地对李隆基说道:“应该革职查办。”
    刘壁当场吓得神色惨然,跪在地上求饶。
    周围其他大臣更是大气不敢出一个。
    到这个时候,都发现不对劲了。
    昨晚不是放出风声,说今早这朝会是来整建宁郡王,扳倒太子的吗?
    怎么现在这个局面全然不同?
    这风向不对!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李隆基的发话。
    “免职查办。”李隆基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就像一个老头早上去买菜,发现有一根葱有点问题,随手就扔了一样。
    刘壁想说却不敢多说。
    再说就不是罢免官职这么简单,而是去岭南吃荔枝,或者去夜郎打卡。
    刘壁恭恭敬敬道:“谢陛下恩典。”
    随即李隆基又说道:“先将崔晋带下去。”
    陈玄礼立刻安排人,把人先带走。
    紧接着,李隆基说道:“崔皓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李倓说道:“崔皓之死,与崔晋之死如出一辙,只是双方论道,臣并未有意要杀人,还请陛下责罚。”
    “既然是论道,那边不算杀人。”李隆基当场就给了一个定调。
    “谢陛下明察!”
    一边的李亨,心中总算松了口气。
    关键时刻还得靠这小子。
    李亨:吾儿李倓有大帝之资!
    李隆基又淡然说道:“古之善政,贵于足食,将欲富国,必先利人,为国之道,莫不家给人足,圣人积不涸之泉,王者用无穷之府,清净之政,同归清净,共守玄默。”
    这话其实是当初他与韦坚议政之时所说。
    李隆基崇尚的是道家治国,是无为而治。
    将欲富国,必先利人。
    意思是想要国家富强,必先使民众富裕。
    这是李隆基年轻时候的治国理念。
    国富民强中,他选择了民强在先。
    也始终遵守着李世民的原则:清净之政,同归清净,共守玄默。
    意思是,朝廷和官员都清净,就不会扰民,民间安定,就能踏实生产。
    所以大唐在天宝之前,朝廷基本不干预盐,民间可以自由生产盐,也可以自由买卖盐。
    开元时代的李隆基,对言论的畅通也极其重视,他取消了武则天时代的铁幕,真正做到了开明、律己。
    早就了开元时代的人才济济,共处一趟,迎来开元盛世。
    现在李隆基再说这话,多多少少有些讽刺。
    但李隆基显然没有感觉到尴尬,他继续说道:“自建宁郡王任职扬州,江东百事俱兴,百姓安居乐业,商货通达四方,粮谷丰登有余。朕不敏,常畏过于天下,幸有哥奴辅政,朝野清朗。建宁多才,经略江东,使国库累计之财,用度四方而不取民力也,实乃大德。”
    哥奴就是李林甫,建宁就是李倓。
    这是当众把李林甫也表扬了,把李倓也表扬了。
    意思很明显,都别吵了。
    这件事就到这里,至于崔家,下去再查。
    李倓心中道:李隆基必然知晓李林甫在背后推波助澜,甚至为了扳倒太子,不惜利用崔家等世家,但李隆基依然很给李林甫面子。
    因为今年四方边帅损失惨重,大唐更需要李林甫来镇住大局。
    “承蒙陛下垂怜,臣感激涕零。”
    李倓也是见好就收。
    允许他骂死崔晋,罢免刘壁,都算是李隆基给他的交代了。
    再提要求,就确实过分了,没有必要。
    “此次召你回长安,也是为了解释清楚其间的误会,现在误会已除,你便放下心来。”
    “是。”
    这下李亨更是放心,这个劫算是渡过去了。
    “退朝。”
    大臣们是提兴而来,失望恐慌而走。
    “三郎,你去何处?”李亨叫住了李倓。
    “回家睡觉。”
    李亨严肃地说道:“现在事情尚未完,可不能掉以轻心!”
    李倓笑道:“放心,稍后,大父会传我们入宫再议,我先回去睡觉了,今早辛苦阿耶承受了那般攻讦,阿耶也回去休息吧。”
    此时一个人慌得一逼。
    这个人就是王鉷,他已经提前派人去苏州去抢建宁郡王的产业了。
新书推荐: 梦幻西游:我的大主播系统 戚天师有独特的降妖技巧 娱乐:我这么帅你们竟然叫我狗贼 末日来临:你不避难,你在安全屋囤女神? 娇软美人爱撒娇,疯批大佬折了腰 末日征途,从清明节开始 拥有小宇宙的我逆天崛起了 三国:曹魏有仙人 花魁当久了,当个炼气士怎么了 神印王座之光与水